邓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把握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相关内容,如:作者介绍、重要字词释义、文章结构、写作背景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联系诗歌标题进行分析、理解和解释,最后进行赏析。 题中,“拟古九首”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其九”指这首诗。 “山中有逸民,峨冠大布衣。”意思是:山里有位隐士,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诗经·小雅·采薇》:“彼都人士,君子所履
注释: 1. 古道日凋丧,斯人慕淳风。 - “古道”指的是古老的道路,这里用来比喻传统的美德和道德风尚。 - “凋丧”意味着衰败、衰退。 - “斯人”指这些人或这个群体。 - “慕淳风”表示向往纯正的风气或道德。 2. 喧嚣厌城市,结宇云萝中。 - “喧嚣”形容城市中的嘈杂和繁忙。 - “厌”表示厌倦,不愿意。 - “城市”通常指现代都市环境。 - “云萝”是形容自然景象的词汇
【解析】 此诗写谢士彦草堂书馆的景致和诗人的所感。“题谢士彦草池书馆”为首句,点明题咏之所。以下逐句释义: “开轩瞰清池,池光满怀抱”,写诗人打开窗户来观赏清澈见底、水光潋滟的池塘,看到它波光粼粼,充满自己的胸怀。 “东风扇微暄,一夕生春草。”是说春风拂动东面窗子,带来些许暖意。诗人感到这温暖如同一夜之间冒出的春草一样,令人欣喜。 “冥观造化心,颇悟圣贤道
【注释】 何同德:指作者的好友。独善斋:即“独善其身”,指不与世俗争,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兼善固所欲:兼善是人所追求的目标。赋命有穷通:天命注定人有生老病死。穷通:贫贱富贵。独善匪傲世:独自修养并不骄傲于世。舍义将焉从:放弃道义,又该到哪里去?侃侃:庄重的样子。同德父:与作者志趣相投的人。学积于厥躬:学问积累在自己身上。守已无外慕:守持自己不要向往外界的名利。养气恒内充:保养自己的气质
【注释】 异境:不同寻常的境界。 幽偏:幽静偏僻。 群山甚奇峭:群山十分奇特险峻。 闲居人:在清旷幽静的环境中隐居的人。 凭轩(qíng):靠在轩上。轩,有窗的廊屋。 发清啸:发出清脆的长啸。啸,古代的一种吟咏方式,用口发出声音。 声闻:声音传得很远。 忽半岭:仿佛传到半山腰。 千窍:许多洞穴。 飒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阴风:寒冷的风。 啾啾:鸟叫的声音。 翛然(xiāo rán)
【注释】 鲁君:指鲁国的君主,此处泛指统治者。昔:从前。好贤:崇尚贤人。致币:赠送财物。颜阖(ké):战国时齐国隐士,姓颜名回,字子渊,世称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夫子欲之南荣”而闻名。家:家室。宁知:岂知其。贤者心:贤者的心意。犹泥沙:比喻不值一顾。一瓢(piáo):一瓢饮,指隐居生活的清苦。万钟: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等于十斤。我何加:我有什么可以增加的。云山:高山云雾,形容隐居的生活环境。竟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元代诗人邓雅,题目是《拟古·贤哉楚大夫》。下面就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诗句: 贤哉楚大夫,何事沉汨罗。怀王信谗佞,吾道成蹉跎。守义死亦足,偷生辱何多。湘流若有恨,千古作回波。 - 译文: 伟大的楚大夫啊,为何要沉入汨罗江?是因为怀王被奸臣蒙骗,我的主张被耽误了。为了坚守正义而死也足够了,苟活于世却感到耻辱又有何用呢?如果湘江有怨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表达了他的豪壮气概和对国家治理的期许。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秘阁曾看万卷书,文章政事近无如 - 秘阁:古代皇家藏书之所。 - 万卷书:形容书籍之多。 - 文章政事:指治国理政之道。 - 近无如:似乎难以企及或达到。 - 赏析: 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在秘阁中研读大量书籍,对治国理政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这种才能似乎难以施展和实践。 2
注释: 颜回在陋巷,所乐非箪瓢。颜回到陋巷里生活,他的乐趣不是箪食和瓢饮。 仲蔚守蓬蒿,素心甘寂寥。仲蔚守卫着蓬蒿,他的内心宁静而满足。 斯滥岂我志,固穷非一朝。这些是我所不屑的,坚持贫穷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怀哉松柏姿,岁寒终后凋。我怀念松柏的姿态,它们在岁寒之后依然凋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前四句写颜回之“陋巷”,仲蔚之守蓬蒿,诗人自叹“斯滥岂我志,固穷非一朝”。五、六两句
四皓(指汉初的四位著名隐士),在商山居住,声名传遍天下。 一出仕就决定太子人选,之后仍过着隐居生活。 谷中有灵芝草生长,门外没有车马来往。 回顾往昔,想到古人,富贵如同土一样微贱。 注释: 1. 四皓:指西汉初年的四位隐士,即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他们以隐居避世为志,常在商山隐居,因此被称为四皓。 2. 定汉储:指参与制定汉朝的太子人选。 3. 肥遁者:指隐居生活的隐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