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守道者,众妙藏心胸。
读书不求解,吟诗不求工。
得酒兀然醉,何曾计穷通。
斯人去已久,举世高其风。

渊明守道者,众妙藏心胸。

读书不求解,吟诗不求工。

得酒兀然醉,何曾计穷通。

斯人去已久,举世高其风。

注释:

  1. 渊明守道者,众人皆知他以守道为乐,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精妙的道。
  2. 读书不求解,他并没有刻意去寻求书中的知识,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3. 吟诗不求工,他只是简单地吟咏诗歌,并不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
  4. 得酒兀然醉,当他喝酒时,他会突然感到陶醉,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只剩下他自己和酒。
  5. 何曾计穷通,他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只是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6. 斯人去已久,这个人已经离世很久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后人。
  7. 举世高其风,尽管他已经去世很久,但人们仍然非常尊重和仰慕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陶渊明的《拟古九首》中的第八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诗人赞美了陶渊明坚守道义的品质。在诗的第一句中,“渊明守道者”,诗人直接点出了陶渊明坚守道义的特点。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一生清贫,但始终保持着对道义的坚守。诗人认为,像陶渊明这样的人物,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精妙的道。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描述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在第二句中,“读书不求解”,诗人指出陶渊明并没有刻意去寻求书中的知识。陶渊明虽然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但他更注重的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升华。他在读书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这种读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诗人描述了陶渊明的吟诗态度。在第三句中,“吟诗不求工”。诗人指出陶渊明并没有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他简单地吟咏诗歌,并不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这种简单的吟诗方式反而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在第四句中,“得酒兀然醉”,诗人描绘了陶渊明饮酒时的洒脱和忘我。当他喝酒时,他会突然感到陶醉,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只剩下他自己和酒。这种饮酒方式既体现了陶渊明的个性,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诗人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在最后一句中,“何曾计穷通”,诗人强调了他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只是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陶渊明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更加看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描述,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坚守道义、追求内心修养、重视生活品质,这些都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