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这首诗是赞美谢彦刚养浩堂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谢彦刚养浩堂的赞美之情。 诗句解释: 1. 培根枝叶荣:这句话意味着种植在土壤中的树木(培根)长出了茂盛的枝叶。比喻培养人才或学问,使其蓬勃发展。 - 培根: 指的是培养、教育。 - 枝叶荣: 指树木生长繁茂。引申为人才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从而获得发展。 2. 养气身体充:在这里,“养气”可以理解为培养气质或修养,使之充实
题高子完具庆堂 斯人薄世荣,所厚在伦谊。 构堂奉双亲,彩衣日娱侍。 崔嵬灵椿古,丰茂萱草翠。 培养全其天,南陔庶无愧。 注释: 这首诗是赞美高子完的。诗人首先赞扬了高子完的人品,认为他虽地位显赫却谦虚谨慎,不因富贵而自傲。接着,诗人描述了高子完为父母建造了一座堂子,并经常陪父母一起欢聚,体现了他对父母的孝心。然后,诗人通过“崔嵬灵椿古,丰茂萱草翠”两句,描绘了堂子古朴典雅,花草繁盛的景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人伦重五教,物类称四灵。 - 注释: 在人类伦理中最为重要的五种教化是仁、义、礼、智、信,而动物中被认为最具灵性的有麒麟、凤凰、龙和鹤。 - 译文: 人们重视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教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也被认为是有灵性。 2. 奇哉九皋鹤,亦复载诸经。 - 注释: 九皋指的是沼泽或湿地,而鹤因其高洁的品格被载入经典。 - 译文: 真是奇怪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作《题金好仁乐志堂》的诗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城市与山林,喧寂本不同。” - 注释:城市喧嚣繁华,山林宁静幽深。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城市和山林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环境的选择和向往。他认为城市的喧嚣并不值得追求,而山林的宁静才是真正的生活境界。 第二句:“澄心即净域,岂必在山中。” - 注释:内心清澈就能达到清净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词语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一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结合全诗分析其思想情感。具体到本题,需要逐句翻译,然后对整首诗进行分析。 1. 鸳鸾有定偶,鸿燕无同时。 鸳鸾: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定偶,指命中注定的配偶。鸿雁、燕子都是候鸟,比喻夫妻。
乔林荫丰溪,中田构华屋。 注释:树木茂盛,覆盖了丰溪;中间的田里建造了华美的房屋。 译文:树荫浓密地覆盖了丰溪,中间的田地里建起了华丽的房屋。 靡靡庭下兰,猗猗槛前竹。 注释:在庭院下生长着柔弱的兰草,栏杆前有郁郁葱葱的竹子。 译文:庭院下生长着柔弱的兰草,栏杆前有郁郁葱葱的竹子。 端居习仪礼,少长咸雍穆。 注释:端坐时练习礼仪,无论年龄大小都显得和谐庄重。 译文:端坐时练习礼仪
{您提供的诗句为“林园无异欢,吟咏每忘疲”} 译文:在林荫的庭院中,我与友人共享欢笑,吟诗作画时总是感到愉悦且不感到疲劳。每当你为我创作诗歌时,我都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仿佛能感受到你的才华和高洁的人格风范。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欢聚,以及通过吟诗作画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诗人通过使用“无异欢”和“吟咏每忘疲”等词汇,传达出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共同的兴趣爱好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波光涵太虚,树色带青霭。 - 波光泛映太虚:此处“波光”指水面反射的日光,而“太虚”则是指无边的空间或天空。波光在无垠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能够映照出天外的世界。这里的“涵”意味着包容或者包含。 - 树色带青蔼:“树色”指的是树木的颜色或树木的景色。“青霭”是形容薄雾或轻烟,通常带有一丝清新、宁静的感觉。将“树色”与“青霭”结合,描绘了一个清晨或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天行本无停,一息可万里。 - 注释: 天的运行没有停止,每一呼吸可以走万里路。 2. 人学法乎天,乾乾讵能已。 - 注释: 人应该学习模仿天的行为,但永远也不能停止。 3. 譬如欲为山,初焉覆一篑。 - 注释: 想要建一座山,开始时需要用土覆盖一块土。 4. 岂暇计岁功,未成安可止。 - 注释: 哪里有时间去计算一年的功绩?如果还没完成就停下来,怎么对得起自己。 5.
【诗句释义】 1. 友人陈仁辅好古之士也效古体以赠之(注释:指朋友喜欢并效仿古代的诗歌形式,以此送给我)。 2. 古人不可亲(注释:古人难以亲近) 3. 古道不可离(注释:古代的大道不能离开) 4. 古貌人所见(注释:古人的外表是人们所熟悉的) 5. 古心谁得知(注释:古人的内心世界谁又能理解呢?) 6. 陈君颇好古(注释:陈友很喜欢古代的东西) 7. 要我题古诗(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