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玄
澄影共相空出自《水阁》,澄影共相空的作者是:朱景玄。 澄影共相空是唐代诗人朱景玄的作品,风格是:诗。 澄影共相空的释义是:澄影共相空:清澈的水影与天空融为一体,显得空旷无垠。 澄影共相空是唐代诗人朱景玄的作品,风格是:诗。 澄影共相空的拼音读音是:chéng yǐng gòng xiāng kōng。 澄影共相空是《水阁》的第2句。 澄影共相空的上半句是:楼居半池上。 澄影共相空的下半句是:
楼居半池上出自《水阁》,楼居半池上的作者是:朱景玄。 楼居半池上是唐代诗人朱景玄的作品,风格是:诗。 楼居半池上的释义是:楼居半池上:指居住在楼阁中,楼阁建在池塘之上,部分楼体露出水面。 楼居半池上是唐代诗人朱景玄的作品,风格是:诗。 楼居半池上的拼音读音是:lóu jū bàn chí shàng。 楼居半池上是《水阁》的第1句。 楼居半池上的下半句是:澄影共相空。 楼居半池上的全句是
【注释】塞鸿:大雁。边草:指边塞的草。 【赏析】此诗是写景兼抒情,以景语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及对边关将士的怀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思想。首句“塞鸿先秋去”,写塞鸿在秋末就已飞向北方,这暗示着诗人要离开长安,而离乡背井,远赴边地的心境与行动。次句“边草入夏生”,描绘出边地早熟早长的草本植物,如苜蓿、甘草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溪东岑望天都山, 目望浮山丘,梯云上东岑。 群峰争入冥,巉巉生太阴。 昔贤此升仙,结构穷耸深。 未晓日先照,当昼色半沉。 风泉雪霜飞,云树琼玉林。 大道非闭隔,无路不可寻。 窥镜澄夙虑,望坛起敬心。 一从呼子安,永绝金玉音。 注释: - 溪东岑望天都山:在溪东边远远地望着天都山。 - 目望浮山丘,梯云上东岑:目光远眺,只见浮山之丘高耸入云,直通天都山之巅。 - 群峰争入冥
【注释】 飞云亭:即“凌霄台”。在今陕西长安县。 孤圆顶:指亭顶为圆形。 飞轩:古代高屋上的飞檐。 泰清:即太清宫,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汉时有太液池,晋武帝时改为太清宫,以供游览。 有时:有时。 迷处所:迷路的地方。 梁栋:屋梁。 晓云生:天刚亮的时候,云朵从梁上生长出来。 赏析: 《飞云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登上凌霄台所见景象,描绘出凌霄台上的楼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注释: 丹槛:红漆栏杆。 初结构:刚建成。 孤高冠清川:独自挺拔地高耸在清静的河川之上。 庭临谷中树,檐落山上泉:庭院里是一片树林,屋檐下是一道山泉。 晓色挂残月,夜声杂繁弦:清晨时分,残存的月亮挂在天空,夜晚的声音交织着繁复的琴弦声。 青春去如水,康乐归何年:青春如同流水一般逝去,美好的时光何时能够再次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吕食新的一首赠答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逐句释义: 华山南望春 华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被誉为中国五岳之一。春天时,华山的山峦在春风中显得格外秀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 华山因其独特的山峰和险峻的地形而被尊称为“灵岳”。这里的山石形态各异,峭壁耸立,仿佛是直接从虚空中生长出来的。 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 云彩在华山的岩石上飘荡,它们或起或灭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绝句,是诗人对崔使君的赠诗。首联写贫居近水,雪至不降;颔联写琼花空待,风送落雪;颈联写一树琼花,青苔满地;尾联点出“观雪”之意,并借景抒情。 和崔使君临发不得观积雪 注释:我和你一起出行去赴宴,却因为大雪封路而回不来欣赏雪花飘落的美丽景象。 贫居稍与池塘近,旬日轩车不降来。 注释:我的住所靠近池塘,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路程,但官家的车子还是没有来到。 一树琼花空有待
【注释】 莲台:莲花的台座。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名,亦指莲花。清池:指池塘。醉:这里指荷花盛开时像美人醉酒那样红艳。凌波欲暮时:形容荷花在晚风中摇曳生姿,好像要飘然而下。 【赏析】 首句“秋台好登望”中的“秋台”指高高的亭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秋天的高亭是人们登高远眺的好地方。“望”,即登高而望的意思。“菡萏发清池”,这里的“菡萏”指荷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盛开
注释:新安村位于浙东,地势低洼,每逢大雨时,河水涨满浅沙,月光映照在河面上,形成一片片白沙。我在这里住宿,听到远处传来砧声,原来是有人在那里捣衣。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浙江新安(今浙江淳安)作客期间所作。前两句描写了新安村的夜景:月明之夜,寒流涨满浅沙,月光洒在芦花丛上。后两句描绘了新安村的夜生活:诗人在新安村下住宿,听到远处传来砧声,原来是有人在捣衣。全诗语言清新明丽,情韵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