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少年游 春晚》 注释: 少年游:词牌名,此处用作诗题。 春晚:春天的傍晚或晚上。 飞花:飘零的花瓣。 处处:到处,到处都有。 乳燕语谁家:幼小的燕子在何处鸣叫。乳燕:刚孵化的小鸟。语:叫唤。 红艳初稀:红色的花朵开始凋谢稀疏。 绿阴渐暗:绿色的树荫开始变得暗淡。 蜂倦各归衙:蜜蜂已经疲倦地各自回到巢穴。 小窗日晚多愁绪:小窗户旁的日落时更加增添了忧愁的情绪。 柳絮趁风斜:柳絮随着风倾斜地飘散
华灯在繁华的市场上闪烁。 夜晚又如元宵节一样热闹。 流水声,车马声,歌声和尘土飞扬交织在一起。 春天的风也吹拂着荒凉的城中,我独自无聊。 梦中去看望慈母,她用温暖的被子包裹着我,小妹邀请我去游玩
诗句释义 1 都门雪霁作春泥,车马度挢西。 - “都门”通常指代首都或大城市的城门,“雪霁”即雪停之后,“春泥”则意味着春天到来时泥土变得松软,适合车辆通行。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在京城结束冬季工作后,春天来临,人们开始准备返回南方。这里的“度挢西”指的是从京城西边的某个位置出发。 2. 良乡古道,举家南去,不似一来时。 - “良乡”通常指的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地名
少年游二首 其二 滇黔万里少年游,年少百无忧。 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种种触离愁。 春程通陆不通舟,旌旆去悠悠。 桃花开日,桃花水涨,安稳到扬州。 注释: 1. 滇黔万里少年游:指云南和贵州的万里之遥。滇指的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黔指的是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 2. 年少百无忧:年轻的时候没有烦恼。 3. 西山晴雪,卢沟晓月:指西山上的晴雪和卢沟桥下的晨月。 4. 种种触离愁
诗句原文: 春光旖旎段家桥。 如画倩谁描。 花动钗闻,柳回帘出,风暖纸鸢高。 未堪残日催人去,燕语送迢迢。 苏小坟头,苏公堤畔,上巳看明朝。 注释解释: - 春光旖旎: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和宜人。 - 如画倩谁描:形容景色美得仿佛一幅画一般,让人想用笔墨描绘出来。 - 花动钗闻:形容花朵的摇曳与香气随风飘散,触动人的嗅觉和听觉。 - 柳回帘出:形容柳树随风摇摆,窗帘随之被掀起的景象。 -
这首诗以拟古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少年轻游江边的情景。 第一句“风峭帘垂人怯倚,烟气夕江沉。”描述了江边的景色:风冷而劲,帘子垂下,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夕阳西下,江水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深邃。这里的“人怯倚”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第二句“绳绳雁去,弯弯月上,寂寂此时心。”描绘了大雁南飞的轨迹,以及弯弯的月亮高悬夜空的景象。这里的“绳绳雁去”可能暗含着一种离别的悲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少年游·兰江吟眺》一诗。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四山眉爽入横漪。 - 四座青山宛如人的眉眼,它们在水面上显得如此清晰、美丽。“眉”在这里比喻山脉,形容它们如同眉毛般清晰可见。"横漪"则是指水波荡漾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山与水的和谐美景。 2. 画色满江扉。 - 江面上弥漫着如画的色彩,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画色”可能指的是夕阳下江面的倒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绵绵无尽他乡感,容易又深秋。” - “连绵不断”形容思乡之情绵长深远,难以断绝。 - “容易又深秋”表示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加深了。 2. “秋山瘦尽,秋芜剪尽,不合上高楼。” - “秋山瘦尽”描绘出一幅秋天山景凋敝、凄凉的画面。 - “秋芜剪尽”进一步强调了秋天荒芜的景象,如同被剪去一般
诗句释义与赏析 1.如何别燕又辞莺 - 注释:这里“燕”和“莺”指的是春天迁徙的大雁和鸣叫的黄莺。古人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雁和黄莺是这个季节的代表。这里的“别”和“辞”表达了离别和告别的情感。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结束的不舍之情。通过使用“别燕”、“辞莺”,诗人传达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2.眼中楚天冥 - 注释
诗句释义 - 一帆风顺送归舟:意味着船只顺利航行,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 胜景异三秋:形容看到的美丽景色令人陶醉,仿佛过了三个秋天。 - 湖口钟声:指的是在湖口听到的钟声。 - 石头山色:指石头山的景色。 - 都向望中收:所有的景象都在视线范围内,被收入眼底。 - 长途风雪须珍重:在旅途中遇到长时间的风雪,需要格外小心。 - 莫自脱重裘:不要因为天气寒冷而脱下厚重的衣物(比喻保持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