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旖旎段家桥。
如画倩谁描。
花动钗闻,柳回帘出,风暖纸鸢高。
未堪残日催人去,燕语送迢迢。
苏小坟头,苏公堤畔,上巳看明朝。
诗句原文:
春光旖旎段家桥。
如画倩谁描。
花动钗闻,柳回帘出,风暖纸鸢高。
未堪残日催人去,燕语送迢迢。
苏小坟头,苏公堤畔,上巳看明朝。
注释解释:
- 春光旖旎: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和宜人。
- 如画倩谁描:形容景色美得仿佛一幅画一般,让人想用笔墨描绘出来。
- 花动钗闻:形容花朵的摇曳与香气随风飘散,触动人的嗅觉和听觉。
- 柳回帘出:形容柳树随风摇摆,窗帘随之被掀起的景象。
- 风暖纸鸢高:描述春风温暖,使得风筝能够飞得更高。
- 未堪残日催人去:不忍心看着夕阳西下,暗示着时光流逝,人不得不离去。
- 燕语送迢迢:燕子在送别时鸣叫,声音悠长,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哀愁。
- 苏小坟头: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这里可能借指春天的美。
- 苏公堤畔:苏公堤是杭州西湖边的一条堤岸,这里可能指的是春天的美景。
- 上巳看明朝: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春天举行,诗人计划在明天继续观赏春天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情感。首句”春光旖旎段家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接着”如画倩谁描”,诗人感叹这美丽的景色宛如一幅绝妙的画作,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动钗闻,柳回帘出,风暖纸鸢高”,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花香四溢、柳条婆娑、风筝高飞的热闹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未堪残日催人去,燕语送迢迢”,却又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留恋。最后两句”苏小坟头,苏公堤畔,上巳看明朝”,既点明了地点,也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