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眉爽入横漪。
画色满江扉。
夕日明来,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
碧遥青远知何极,坐对息尘机。
北溆鸥群,西湾渔桨,来往总相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少年游·兰江吟眺》一诗。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四山眉爽入横漪。
  • 四座青山宛如人的眉眼,它们在水面上显得如此清晰、美丽。“眉”在这里比喻山脉,形容它们如同眉毛般清晰可见。”横漪”则是指水波荡漾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山与水的和谐美景。
  1. 画色满江扉。
  • 江面上弥漫着如画的色彩,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画色”可能指的是夕阳下江面的倒影,或者是江边景色的美丽。“扉”在这里指门或窗,可能是用一种比喻手法来形容整个场景的壮丽和美丽。
  1. 夕日明来,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
  • 随着夕阳的升起,天空变得更加明亮。同时,水烟消散,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风絮轻轻飘落,似乎带着一种温柔的气息。这几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宁静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1. 碧遥青远知何极,坐对息尘机。
  • 远处的碧蓝和青翠仿佛无边无际,让人不禁想要探寻其究竟。而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人们可以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静静地坐下来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1. 北溆鸥群,西湾渔桨,来往总相依。
  • 北方的湖边栖息着一群鸥鸟,而西面的湾子里则有划动渔桨的人们。这些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在水面上来回移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场景,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兰江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的美好。诗人通过对四座山峰与水波的描绘,展现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通过夕阳、水烟、风絮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最后通过北溆鸥群、西湾渔桨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