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
官园 步屧临清晓,尘襟净素秋。 井梧疏下叶,畦水细分流。 鸠鹊随人喜,云霞隔苑幽。 园丁锄菜甲,吾道已沧洲。 注释: 1. 步屧:走路或步行。 2. 清晓:清晨。 3. 尘襟:指被尘土污染的心境。 4. 井梧:井旁的梧桐树。 5. 疏:稀疏。 6. 畦:菜地的行列。 7. 鸠鹊:喜鹊和乌鸦等鸟,这里指喜事。 8. 云霞:云彩和阳光。 9. 隔苑:隔开的地方。 10. 沧洲:大河中的一片地方。
【注释】: 1. 桂花香:指词人怀念妻子的愁绪。 2.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摇落年华,宋玉又伤幽怨。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玉书难寄,楚天空阔,梦迷人远。 (1)朝霞:早晨的阳光。 (2)正微借清霜:即“正微借清秋”,形容清晨的凉意。 (3)摇落年华:形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 (4)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悲秋著称。 (5)小楼悄悄阑干倚:形容独自登高而望。 (6)不堪
《江南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通过描写采莲这一常见活动,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和思考。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 1. 第一首:江上杨柳花,袅袅不肯住。 - 关键词:江上、杨柳花、袅袅不肯住。 - 译文:江上的杨柳花,轻轻地飘舞,却不愿意停留在某处。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江上杨柳花随风飘散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轻盈和无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诗句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把握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与观点。最后根据全诗的内容概括出诗的主题。 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首先翻译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内容和主题。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首联写潼关的地理位置。潼关在函谷关以东,故又称函关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征人远戍在龙城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人生的感慨。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赏析: 明月篇 - 译文: 在遥远的龙城,征人穿着戎装常常叹息。与你结发为妻时才刚刚到成年的年纪,没想到如今却成了孤独一人。回文织就的丝带空传恨意,团扇妆成的美女却掩面而泣。鸿雁衔来书信君可闻,宝帐中兰草香气自飘散。今年暂且对赏长安之月,明年愿作巫山云间之仙。又不见七贵楼台连上苑
巴人竹枝歌四首 江草江花满眼新,不知郎处几多春。 愁来欲上东峰望,上到东峰愁杀人。 诗句释义 - 江草江花满眼新:“满眼新”指的是眼前所见的江边花草都呈现出新鲜、生机勃勃的样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更新。这里的“新”,不仅是指颜色上的鲜亮,更隐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与期待。 - 不知郎处几多春: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
采蘅金陵江,往来石城道。 不问江南人,安识江南草。 译文: 在金陵的江边,我往返于石城的路途上, 并不关心江南的人民,他们又怎会知道江南的花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首句“采蘅金陵江”,直接点明了地点和对象——南京的江边,而“采蘅”则可能是诗人自创的词,用以形容江边的草木芬芳。第二句“往来石城道”,表明了诗人的行程路线
《明月篇》 探究诗中明月之景及其象征意义 1. 诗句原文及译文 -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绛河。桂殿飘香迥,兔宫丸药多。 - 七襄机冷停织女,九重帘卷颦嫦娥。嫦娥织女时同伴,天上人间愿相见。 - 团团流影铜龙楼,袅袅含辉紫宸殿。沧溟跃出水晶盘,万户千门作意看。 - 石鲸秋动昆明沼,玉虎宵吟金井阑。汉帝金茎琼液冻,窦家云阁紫箫寒。 - 君不见三千宫阙光窈窕,月华冷浸长门道。翠辇不来春已残
巴人竹枝歌四首 郎在荆门妾在家,年年江上望归查。纵使春风花自开,亦难解妾愁满怀。 译文: 郎君远在荆门之地,家中的我每逢春日总是独自登高眺望。荼蘼花种得比我还高,纵然春风拂面,也抚不平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巴人竹枝歌四首》为明代王廷相所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中的微妙心理变化。诗中的“荼蘼”不仅是植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整体感知诗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教材,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思想感情。“芳树”两句,诗人描写了芳树不爱惜自己,与藤蔓纠缠在一起。“岁久藤枝繁”,随着时间的流逝,藤蔓生长得又粗又密,已经长成了茂盛的大树。“见藤不见树”的意思是,在茂密的藤蔓中看不到那棵芳树,表现了芳树因被藤蔓缠绕而逐渐枯萎衰亡的可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