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在荆门妾在家,年年江上望归查。荼蘼种得高如妾,纵有春风枉却花。
巴人竹枝歌四首
郎在荆门妾在家,年年江上望归查。纵使春风花自开,亦难解妾愁满怀。
译文:
郎君远在荆门之地,家中的我每逢春日总是独自登高眺望。荼蘼花种得比我还高,纵然春风拂面,也抚不平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巴人竹枝歌四首》为明代王廷相所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中的微妙心理变化。诗中的“荼蘼”不仅是植物,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无尽等待和相思之情。
首句“郎在荆门妾在家,年年江上望归查。”表达了妻子在家中的孤单与无助。丈夫常年不在家乡,她只能年复一年地在江边等待他的归来。这种期待虽然充满了无奈,但也透露出深深的爱恋和牵挂。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朴素又真挚,让人能够深刻体会到妻子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第二句“荼蘼种得高如妾,纵有春风枉却花。”则进一步揭示了妻子的内心世界。尽管丈夫每年春天都会带着春风归来,但对她来说,这些春风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她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哀伤,因为她知道,无论春风如何变化,都无法抚平她心中的创伤。这既是对丈夫的无奈,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夫妻二人的描写,展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与辛酸。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状态,更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深关注和同情。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这首《巴人竹枝歌四首》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