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凤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赏析诗句含表达技巧和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同时要求“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也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详解】 1. 第一联“再到合阳看竹”是说又来到合阳县观赏竹子。 2.
汉江 马踏云窝里,人穿石隙中。 天因秦岭狭,山为汉江空。 明月池边雨,黄金渡口风。 野亭门不锁,满地夕阳红。 译文: 马儿在云朵堆叠的山谷中奔跑,人在石头缝隙间穿梭行走。 因为秦岭山脉的狭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因为汉江两岸的空旷,山峰显得更加峻拔。 明月映照在池塘之上,细雨纷飞;风从黄金桥上吹过,带着岁月的痕迹。 野外的亭子无人看守,夕阳洒满大地,染红了一片片落叶。 注释: - 汉江:指汉水
洮州即事次韵 十年奔走笑龙钟,苦为思亲意欲东。 麦酒薄难消土瘴,狐裘暖亦透山风。 衙无人迹尘难扫,庭有民词译为通。 外侮不生真在我,防边何必念边功。 注释: ①洮(táo)州即事次韵:指作者在洮州时所作的诗,此处是第二首。即事,应景作诗;次韵,即和原诗的韵脚一致。 ②十年奔走笑龙钟:意为作者在十年间四处奔走,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笑傲江湖,如同龙钟(形容人年纪大了)。 ③苦为思亲意欲东
【注释】 法台:指佛教中的讲经说法之处。 坐镇:驻扎。 士饱民歌:百姓安居乐业,歌颂朝廷。 铁城:指坚固的城防。 夷俗:边远少数民族的风俗。 夏:指中原地区。 文风:文学、文化之风。 君去长安:你离开长安。 曾未卜春前:尚未能预测春天到来之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张宪副的离去表示了依依不舍之情,并祝愿他早日功成名就。此诗首联写张宪副治下三年,百姓安居乐业;颔联写其治下羌族
【注释】 过保定:路过保定,即经过保定。 南北此车马,江山几俊英:指代保定的南北两地都是车马往来之地,而保定的江山美景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用“车马”和“俊英”来形容保定的繁荣和人才荟萃。 蓬壶百花屿,风月两关城:蓬壶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百花屿则是地名。风月两关城则是指保定的两座城门。这里用“蓬壶百花屿”和“风月两关城”来形容保定的美丽景色和历史底蕴。 波净流天色,沙飞作雨声:波光清澈
【解析】 本诗写诗人在山中行进,经过白桦岭的所见所感。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景色的险峻与美丽,后两句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关系。“草深猜地软”是说,由于草木茂盛,地面变得松软,使人误认为地面是柔软的。 【答案】 译文: 半天行程难以走尽,高低错落的山路又平坦如初。 茂密的草丛使大地变暖,雨过天晴觉得云儿很轻。 空阔山间马车驶过,深林里虎豹惊慌失措。 山顶上放眼远望,万里江山一片明净。
西山 悬崖绿树阴,坐久昼萧森。 旧路皆尘迹,闲云系野心。 泉声鸣别涧,鸟影落平林。 欲汲龙潭水,攀罗上远岑。 译文: 在西山的山崖边,绿树掩映下坐着,长久地静坐,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寂静而幽冷。 曾经走过的老路上都是灰尘的痕迹,只有悠闲的云彩似乎还能寄托我那颗不安的心。 泉水在山谷中潺潺流淌,声音清脆,仿佛是告别的声音;鸟儿飞过,影子落在了平林之上。 我渴望能到龙潭去汲取清泉之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晚步天津》。全诗如下: 山光翠叠老龙鳞,故国遗墟草自新。 世事尽随伊阙水,行人独踏汉宫尘。 北邙高冢元无主,金谷残花不系春。 却恐杜鹃今再至,天津桥上客伤神。 译文: 山色苍翠,如叠嶂的老龙鳞般,昔日的故都遗址,草木茂盛,仿佛一切都在更新。世间万物都随着伊河的水流向下游,而我却只能独自踏上汉代宫殿的尘土。北边的邙山高耸入云,但那里已无人居住,只有一片荒芜
诗句释义 - 八骏西游何处踪:描述的是八匹骏马(象征速度与力量)向西旅行的情景。 - 白头僧老记曾逢:描述了一位年迈的僧人在旅途中遇到了这八匹马,他可能曾经是这些马的主人或朋友。 - 云边羽盖擎仙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云层之上,有仙人般的羽翼和高耸的手掌形状,象征着超凡脱俗和神秘。 - 树里楼船驾海龙:描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楼船在树木之间航行,而海龙则在树木之中游动
注释: 春日的湿气使得云彩如丝般地垂落,飘飘荡荡如同离别时的游子。我愁地看着田间路上青青的小草,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离去的行人,却始终不知道他们去往何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离别之情。前两句“春湿蒸云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描绘出春天的湿润天气和飘洒的柳絮,以及离别时刻的情景。后两句“愁看陌上青青草,送尽行人总不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