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凤
【注释】 题:写。岷州:今甘肃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是黄河上游的一个县级市。梅花馆壁:梅园中梅树下的墙壁,此处借指梅园。 霏微烟雨送秋寒,倦爱幽窗一榻闲。 霏微烟雨:细雨蒙蒙。霏霏:细密的样子。 送秋寒:形容秋天的寒意。 倦爱:厌倦。 幽窗:深幽的窗户。 一榻:一张床。 闲:清闲。 学语娇莺惊午梦,移床煮茗看青山。 学语:鸣叫。娇莺:指黄莺。 惊午梦:惊醒了午睡时做的美梦。 移床:移动床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嘉祐的《题上陵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句: 晴泥初踏出荒城,百里山光几送迎。 注释与译文: - “晴泥”:晴朗的泥土,可能指刚走过的一段路程。 - “初踏出荒城”:刚刚开始离开一个荒凉的地方。 - “百里”:形容距离远,大约一百里地。 - “山光”:远处的山色。 - “几送迎”:多次地送别和迎接。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从荒城出发,踏上旅程的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解释并作简要赏析,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十年奔走更何云”,意思是:你十年奔波劳顿,又何必去问归期何时。这句是说,你在外漂泊十年,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早日回家,看望家人吗?“奔走”二字点明了时间、地点,也表现了诗人与德华的深厚关系,同时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注释】 上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避雨:躲避风雨。玉城寺:位于上陵县城南,唐时为长安僧人的居处。不值:未见到。时希:即李时珍,明初著名医学家。大不至:没有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上陵避雨途中偶遇玉城寺僧时希的情形。诗中通过“马上”“偶穿疏柳”“不因坐久”“为爱看山”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与时希相遇的情景。 首句“马上蒙头十里馀”,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骑马行走的场景
注释:穿着草鞋麻衣的山人也很有风采,拄着藜杖缓缓前行定会找到谁家。 想要拜访山中人,却讨厌看春天市上的花儿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诗人以“草履麻衣”形容自己朴素的衣着,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接着,他用“杖藜徐步”形象地描绘出悠然自得的行走姿态,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最后,通过“欲访冈头竹”和“厌看春来市上花”两句,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热爱
《登恒山》 【注释】 1. 睡首昆崙:指昆仑山,因形似人睡而得名。 2. 攒沙聚米:形容山势的起伏变化。 3. 三千世界:形容景色辽阔,仿佛置身三千世界之中。 4. 十二玉楼: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建筑的华丽。 5. 风吼岩松:形容山风吹动岩石,松树摇曳的壮观景象。 6. 云堆石磴:形容山路被云雾缭绕,行走困难。 7. 空嗟缑岭:指感叹自己未能如仙境般自由自在地登山。 8.
注释:宫廷的距离近得就和万里一样,我等待诏命却迟迟不敢归乡。春天的雨没有来云却自己飞起,皇宫的大门人迹罕至乌鸦独自飞翔。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朝廷的向往与留恋之情的诗。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与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郭外云高雪欲低,孤征谁共晚风凄。 幽怀正苦愁中闭,好句何曾得处题。 坐爱山光随野酌,倦怜松影护僧栖。 兹游长作相思恨,画省人还梦不迷。 【注释】 郭:指城郭。 云高雪欲低:形容天高云淡,但雪还没有飘下,天气转晴的意思。 孤征谁共:独自远征,谁与共行?指诗人自己一人远行。 愁中闭:因愁闷而闭门谢客。 坐爱:坐卧都喜欢。这里指喜欢。 山光:指山上的美景。 野酌:野外饮酒。 倦怜:厌倦怜惜。 兹:这
【注释】 过乾州:从乾州路过。 道上行人歇马时:在大道上行走的旅客休息的时候。 空山处处有残碑:到处是荒凉的山,到处立着破败的墓碑。 乾陵故事应无数,只问当年窦女祠:乾陵的故事很多,但最想知道的是当年窦皇后的坟墓。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从长安出发,经秦中,过陇右,到乾州,沿途写下了《过乾州》一诗。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乾州一带的风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长安已恨庭院远,又离长安大道西。 八月石田初秀麦,数家茅屋不闻鸡。 山深易晚云生顶,路僻多秋草至脐。 何日挂冠归去好,太行山下一枝栖。 译文:在长安已经感到庭院遥远,又离开长安大路西行。 八月石田间的庄稼刚成熟小麦,几户人家没有听到公鸡打鸣。 山谷里晚上容易起云,路上偏僻草木丛生到了膝盖。 哪天能够解下官印回家去呢?太行山脚下我安家落户吧。 赏析:“长安已恨庭帏远,又去长安大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