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首昆崙放足齐,攒沙聚米万山低。
三千世界此时眼,十二玉楼何处梯。
风吼岩松山欲动,云堆石磴路成迷。
空嗟缑岭登仙子,自笑形骸浊水泥。

《登恒山》

【注释】

  1. 睡首昆崙:指昆仑山,因形似人睡而得名。
  2. 攒沙聚米:形容山势的起伏变化。
  3. 三千世界:形容景色辽阔,仿佛置身三千世界之中。
  4. 十二玉楼: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建筑的华丽。
  5. 风吼岩松:形容山风吹动岩石,松树摇曳的壮观景象。
  6. 云堆石磴:形容山路被云雾缭绕,行走困难。
  7. 空嗟缑岭:指感叹自己未能如仙境般自由自在地登山。
  8. 自笑形骸浊水泥:指感叹自己的肉身与这美丽的山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恒山壮丽景色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登恒山”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探索。
开头两句“睡首昆崙放足齐,攒沙聚米万山低”,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昆仑山以其雄伟壮丽著称,而作者却将其比作沉睡的巨人,这种奇特的比喻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欲望。接着,“三千世界此时眼,十二玉楼何处梯”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恒山美景的描绘。在这里,“三千世界”象征着恒山的广袤无垠,仿佛将整个世界都收入眼底;“十二玉楼”则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恒山的超凡脱俗和神秘莫测。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恒山的美丽与神奇,更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深思。
在享受这美景的同时,诗人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感叹“空嗟缑岭登仙子,自笑形骸浊水泥”,这不仅表达了他对自身与恒山之间差距的认知,更透露出他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在诗人眼中,无论是凡人还是仙人,都无法超越这片美丽的大地。这种深刻的感悟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和启示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恒山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