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桢
这首诗描述了晋水的景色和历史。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水可亡人国,那知国自倾。 - 译文:水可以导致国家的灭亡,但人们却不知道国家自己会倒塌。 - 注释:水在这里比喻了战争或灾难,导致了国家的灭亡。"那知"表示作者对这一结果的惊讶和不理解。 2. 片言能树敌,三板得完城。 - 译文:一句话就能树立敌人的威信,三块木板就可以攻下一座城市。 - 注释:"片言"指的是简短的话语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注疏的词或句子,并将它们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词句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观音岩”,即指山名。观音岩,在今江西南昌城北,东晋时建有观音寺。 “东风处处报芳菲,立马斜阳上翠微。” “报”通“报”,告诉。“东风处处”
送人从军 烟波江上一扁舟,万里辞家耐薄游。 三尺佩刀三寸舌,丈夫容易取封侯。 译文: 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艘小船静静地漂浮着,告别了家园,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我身披三尺长剑,却只有三寸长的舌头,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注释: 1. 烟波江上: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烟雾一样缭绕在江面上。 2. 扁舟:小舟,用来形容船的大小。 3. 辞家
【注释】 自当阳:即当阳。唐武德七年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在县北。 篮舆:竹制的车子。凌烟:指《凌烟阁功臣图》。此指代唐代的开国功臣们。 看如此:形容东风拂动芳草的景象十分美好。 和:同“协”,和谐。郢歌:指《下里》、《巴人》之曲。 望来:远望。蜀道:指四川通往长安的道路。青天:指蜀道上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山峰。 荷衣:荷叶做成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联:径曲泉能绕,山回寺忽逢。 - 这句诗描述了玉泉寺的道路曲折,泉水绕着寺庙流淌。"径曲"意味着路弯曲,"泉能绕"形容水流环绕着寺庙。"山回寺忽逢"则描绘了山峰回环,在不经意间与寺庙相遇。 第二联:舟谁藏大壑,玉自削群峰。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舟谁藏大壑"可能是指隐藏在大壑(深谷)中的船,暗示着深邃和隐秘
沙河逢同年高令 故人觞我沙河岸,十载相逢各诧颜。 腰佩鱼符今不贱,花开雁塔旧同攀。 傍河官柳低波绿,狎客仙凫占渚闲。 更把瑶琴留取醉,座中流水听潺湲。 译文: 在沙河边与老友重逢,我们感慨时光荏苒,容颜已非。虽然已经十年未见,但我们依旧保持着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现在你身上佩戴的官职并不显贵,但曾经的荣誉和地位却依旧存在。就像那些盛开的荷花一样,我们曾经一起攀登过雁塔。 河边的柳树随风摇摆
【注释】 1. 沈启南:唐代画家,与王维、吴道子、李思训并称“四杰”,善画松,人尊为“圣”。 2. 关中:即今陕西中部地区,这里泛指陕西。 3. 尚书:古代高级官吏的职称。 4. 稽:同“几”,近。 5. 前身后身:指人的前世和来生。事皆天定良非偶:事情都是上天注定的,不是偶然得来的。物由人重名不朽:万物都是由人重视而传扬下去的。 6. 司徒:对官衔较高者的尊称。磊砢:高大挺拔的样子。 7.
《曹允宁水部心远斋》作者:佚名 注释: 方丈端居室,悠然与世违。 清香凝座满,俗驾到门稀。 岳色遥当户,京尘不染衣。 放歌啼鸟和,对酒落花飞。 日涉闲成趣,天游思入微。 云霞邀翰墨,山水寄音徽。 谡谡风鸣籁,溶溶月鉴帏。 会心宁在远,吾亦憺忘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水部心远斋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首联“方丈端居室,悠然与世违
秋风秋雨送将归,归后音书莫便稀。 匡阜池头三石雁,年年霜落自能飞。 注释:在秋风秋雨中送吴水部回家去庐山,你归家之后千万不要减少书信往来。 因为匡阜的池边有成群的鹅鸭,它们每年秋天到了寒露时节就会结队起飞。 赏析: 《送吴水部还庐山》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作于公元786年(唐玄宗天宝五载)。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友人的归途作了深情的祝愿,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全诗以“送”字为线索
【注释】 1. 甘露:甘甜的雨露。 2. 瀼瀼:形容水多的样子。 3. 于彼萱草:指萱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4. 君子之泽:指有道德、有才学的人的恩惠。 5. 英英白云:指洁白的云彩。 6. 旨酒:美酒。 7. 拜献于公:向公(指王公)致敬并奉献美酒。 8. 黄耇(gǒu):古代称长寿的老人为黄耇。 9. 载:承载。 10. 覆露:遮盖露水。 11. 我歌且谣:我唱歌并吟诗赞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