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徵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离乡别井、思乡之情的诗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以及注释: 1. 潇湘三载梦,千里不还乡。 - “潇湘”:古代地名,指今湖南一带。 - “三载梦”: 三年的梦境。 - “千里不还乡”: 离开家乡已经很远了,但仍然没有返回。 - 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却始终未能回到故乡的无奈和遗憾。 2. 八口将何托,孤舟更渺茫。 - “八口”: 可能指的是家中有八个子女
诗句释义与译文- 频年甘作客:表示连续多年作为客人居住,强调了长时间在外的艰辛与无奈。 - 湖海任西东:意指无论生活在湖边还是海边都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 纵有垂天翼:即使有如天空般广阔的翅膀也难以高飞(比喻虽有才华或能力但受限于环境)。 - 高飞无积风:即使想要高飞也因为没有助力而无法实现。 - 气消蛮峤外:形容心情极度低落,仿佛在蛮荒之地之外消散无踪。 - 泪尽瘴烟中:眼泪流尽
寄怀诗 - 端州还楚客:在端州(今广西肇庆)返回的楚地客人。 - 百里绝归心:意为离开家乡百里,心中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感觉。 - 又溯漓江水:又沿着漓江逆流而上。 - 扬帆指桂林:扬起船帆指向桂林。 - 此行朋从少:这次出行的朋友不多。这里的“行”指旅途。 - 到处瘴烟深:处处都是烟雾浓密的地方。瘴烟,即瘴气,一种湿热病的病因之一。 - 辛苦年年事:每年艰辛的劳作。 - 知君罢越吟
耒阳谒杜少陵墓 没有地方就不需要假墓,埋葬时也不要管真假。 先生不可以被当做,伟大的文采向谁说呢? 揭开草皮看那残破的墓碑,面对风中祭献白蘋。 耒水通汨水,知己有屈原。 注释: 1. 没处既非假:意为墓地没有位置,就不需要假墓。 2. 埋时莫问真:意为埋葬时不要管真假。 3. 先生不可作:意为您不能被当做。 4. 大雅向谁陈:意为伟大的文采向谁说呢? 5. 披草看残碣:意为揭开草皮看那残破的墓碑
诗句释义: 1. “边尘起处不因风” - 描述的是边疆的尘土随着风一起飞扬的场景。 2. “纷纷四望同” - 形容尘土在四处飞扬,给人一种朦胧而广泛的感觉。 3. “黄云兼扑面” - 指的是天空中黄色的尘土随风扑面而来。 4. “白骨并飞空” - 描述尘土中夹杂着战死的战士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普遍性。 5. “惨淡交河合” - 暗指黄河一带的景色显得暗淡无光,可能因为战争或天气的原因。
注释: 边草:指边疆上生长的草木。 秋霜凋不尽:意思是即使到了秋天,寒霜也未能使边草凋枯。 野烧亦何为:意思是即使野外的火把也被烧毁了,又有什么作用呢? 大漠连天远:大漠辽阔无边。 平沙失路歧:平沙无际,不知道路在哪里。 青归胡后冢:指汉将李陵墓,在今陕西榆林县东北。 白没李陵碑:指汉将李陵的墓碑,在今陕西延安市北。 久戍王孙老:长期驻守边疆的王孙都已老去。 归期总未知:回家的期限总是不明确。
诗句释义 白露下庭草,边风昨夜归。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下庭草:在庭院中落下的露水。 - 边风:边疆地区特有的风。 - 昨夜归:昨晚随风而回。 征人望秋月,戍妇捣寒衣。 - 征人:远赴边疆的士兵。 - 望秋月:在秋夜望着天上的月亮。 - 戍妇:驻守边疆的女子。 - 捣寒衣:用手工方法制作寒冷天气所需的衣物。 瀚海黄云合,龙城未解围。 - 瀚海:广阔的沙漠
【注释】: 边马:指边防战马。天马、玉花骢都是形容战马的词语。天马,传说中的骏马;玉花骢,唐代名将哥舒翰的坐骑,毛色如玉,花色有如花朵。能争绝塞功:能够取得边关的功勋。金作范:以金子做马笼头。渥洼中:即“渥洼水”,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相传是龙马生处。老识阴山路:老马熟悉阴山道路。寒嘶大漠风:冷风中发出凄厉的嘶鸣声。频年经百战:连续多年经历百次战役。辛苦护羌同:辛苦地保护羌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钦州风光的诗歌,其内容如下: 1. 第一句:【天通侧贰域,路绕马援营】 - 天通: 天通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方位描述。 - 贰域: 贰域可能指的是另一个地域或领域。 - 路绕马援营: 暗示了道路环绕着某个著名的军事基地或营地。 - 关键词注释:天通、贰域、马援营 2. 第二句:【山势偏趋海,江流曲抱城】 - 山势偏趋海: 描述山势朝向大海倾斜。 - 江流曲抱城: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月夜图景。 “一片中天月”,是写月光普照大地,皎洁明亮;“寒光满玉关”,则形容月光如水,洒遍整个玉门关。这两句从视觉上描绘出月夜的静谧、清冷、明净和辽阔。首句写月色,点明时间是在夜晚。“此夜”承前启后。 “烽烟静”,是写边塞没有战事。第二句“平沙万帐闲”,是说在月下,万里黄沙之中,帐篷都空着,说明没有战事,百姓可以安睡。第三句“作镜临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