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俊
初摘茉莉花一朵(壬午) 幽香初递,漫学簪花髻。雅澹动人消受意。抹倒艳阳佳丽。三分春色烟消。休矜一点红么。个是白家樊素,近来不号樱桃。 注释:初次采摘的茉莉花香,随意插在发髻上。香气淡雅,令人陶醉,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承受的美。将茉莉花轻轻抹去,阳光下的美丽佳人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茉莉花的香气消散了三分之一,剩下的美丽也随风而逝。不要炫耀那一点点红色,那是我白家的樊素,最近已经不再被称为樱桃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表达技巧以及赏析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准确细致地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人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答题时注意先指出诗句的含义及手法,然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金埒斗双鸡,玉殿争三马”意思是:金制的马埒上两只公鸡正在争斗,白玉制成的宫殿里三只骏马正竞相奔腾。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金鸡、玉马与寻常之物对比,更显得金鸡、玉马的高贵、尊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的要求,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本首词上片写景:湖上新晴,断桥一夜生烟,柳外有人骑马而来。下片抒情:杏子衫、蝴蝶袖,逢人似欲招手,日上三竿眠未透,裙褶皱,销魂只在花前后。 【答案】 译文:湖上春光初现,天气刚刚放晴。在湖岸上漫步,看见断桥一带烟霭缭绕
丑奴儿令 寄慰(壬午) 前生剩取相思味,怕说今朝。 怕说今朝。 不及东吴嫁小乔。 来生记取相逢处,且到明朝。 已到明朝。 莫问西川葬玉箫。 注释:此词为明朝徐士俊所作,以“丑奴儿令”为曲调。词中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来生记取相逢处”表达了期待未来再次相遇的愿望,而“莫问西川葬玉箫”则是对过去的一种淡然态度。整体上,词作充满了对过去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诗句: 借问闲身谁可住。 译文: 请问谁能住在这个闲散的地方? 注释: 闲身:指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所的人。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迷茫,他渴望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共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无业游民的忽视与歧视。 诗句: 山近西湖,水向鸳湖去。 译文: 山靠近西湖,湖水流向了鸳鸯湖。 注释: 西湖、鸳湖:都是杭州西湖的别称。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赏析”。答题时注意从手法、情感、主题等方面入手。“佳伴侣”三字既点明所赠之燕,也暗含所怀之人;“仿佛赵家雌”三句写燕的形貌。“夜月屋梁贪梦稳,晓风门扇恨开迟”写燕的习性和行为,其中“夜月屋梁贪梦稳,晓风门扇恨开迟”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燕子比作人一样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竹枝、惜花歌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前段四仄韵,后段三平韵,前后段各六句五言一句。 前题(壬午):题目。 铜龙:古乐器名。 笑傲藏金马:指在权贵面前不卑不亢,自得其乐。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之地。青鸟:传说中能传递消息的仙鸟。 鹔鹴裘:用黑羊羔皮毛制成的皮衣。 鸳鸯瓦:指瓦当上的花纹像鸳鸯形状。 文人:这里指士大夫阶层。着意怜:特意怜爱。 情人
【注释】 花朝:农历二月初二,古代以花期定花朝。壬午:指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湘裙:湖南一带的裙子。 【译文】 今年二月里,花朝时节, 锁住春天的魂魄,山重叠。 一夜莺声,叫出新花奇绝。 怎禁我、看花了心切。 罗衫轻拽。湘裙斜折。 画春山,镜中明灭。 未梦先惊,怕痴问、雕栏寻觅。 倦将来、玉床羞跌。 赏析: 此词写赏花的情态与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惜春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
南乡子·西湖送春(壬午) 春去难留,芳草天涯泪满裳。 西陵桥畔路已长,红愁未央。 青山似旧游,西子扁舟载秋光。 梧宫月色冷如霜,杨花似雪飘飞扬。 十二珠帘已收起,红楼静默, 注释: - 春去难留:春天过去后难以挽留。 - 芳草天涯泪满裳:在天涯的芳草地上流泪,衣服都湿透了。 - 西陵桥畔路已长:西陵桥畔的路已经很长了。 - 红愁未央:红色的忧愁还没有结束。 - 惟有青山似旧游
【注释】: “壬午”:即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 “蔗霜”:甘蔗上的白色结晶。 “还似蜂黄”:蜜蜂酿制蜂蜜时,花粉中的花蜜会混入蜂巢,变成黄色,故说还似蜂黄。 “八珍六和”:指八种珍贵的食品、六样调和的调料。 “饱尽严霜”:比喻经受了严寒的霜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采松花和吃蔗霜食之,突出松花和甘蔗的美味,下片描写山林中各种花卉的鲜艳美丽,以蜂黄、莺黄比喻百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