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闲身谁可住。
山近西湖,水向鸳湖去。
绿萼梅花栽几树。
卷帘放个莺啼处。
人在楼中堪伴侣。
半架图书,两对娇儿女。
贫里光阴晴亦雨。
日边红杏何年许。
诗句: 借问闲身谁可住。
译文: 请问谁能住在这个闲散的地方?
注释: 闲身:指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所的人。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迷茫,他渴望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共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无业游民的忽视与歧视。
诗句: 山近西湖,水向鸳湖去。
译文: 山靠近西湖,湖水流向了鸳鸯湖。
注释: 西湖、鸳湖:都是杭州西湖的别称。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靠近”与“流向”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西湖、鸳湖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 绿萼梅花栽几树。
译文: 种植了多少棵绿萼梅花?
注释: 绿萼梅花: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以其翠绿的叶片和洁白的花朵而著称。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绿萼梅花数量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和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诗句: 卷帘放个莺啼处。
译文: 打开帘子听那莺啼声。
注释: 卷帘:拉开窗帘的动作。
赏析: 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通过“莺啼”这一生动的听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场景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句: 人在楼中堪伴侣。
译文: 在楼中与人为伴感觉很好。
注释: 堪伴侣:能够陪伴。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渴望和追求,通过“楼中”这一空间载体,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孤独与寂寞的超越和超越,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诗句: 半架图书,两对娇儿女。
译文: 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有两个孩子。
注释: 书架:用来存放书籍的家具。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家中的学习氛围和温馨场景,通过“书架”这一具体物象,展现了家庭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延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和期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诗句: 贫里光阴晴亦雨。
译文: 贫穷的日子里,时间如同晴天或雨天一般无常。
注释: 贫里:家境贫寒。光阴:时光、岁月。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光阴”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描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无常、变幻莫测的认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