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
【诗句释义】: 1. 公昨汉中初出守,剑门犹拒万夫开。 注释:昨天刚到汉中担任太守,剑门山仍然被阻,如同万夫难开。 2. 郡民惊悸思良吏,天诏丁宁用秀才。 注释:郡中的百姓们因担忧害怕而思念着好官;皇帝的诏书也嘱咐要选用秀才这样的优秀人才。 3. 形势百城归控制,流移十载赖招来。 注释:形势如百城归附,是由于得到了朝廷的控制;百姓流离失所十年,是因为他们被朝廷重新收容。 4. 颍川应有重临日
【注释】 潼关:今陕西省潼关县。邹指挥:即邹应龙,字公瑾,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及第。历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少卿等职。后升任陕西巡抚。 烦出将:麻烦出征将领。三载:三年。 秋防:秋季防守,指边防。壶矢:箭筒。 夜逻:夜间巡逻。 汉阁:汉中一带的楼阁。功名:指功名事业,也指功业成就。重:大。 秦川:指今陕西省中部。 五桥:长安城西有五座桥,故称。 【赏析】
【注释】 1. 昭陵: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 2. 仰止:仰望,比喻敬仰。 3. 莽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4. 孤峰奇峭:山峰高峻奇特。 5. 因山政恐劳民力:因为山势险峻,恐怕劳民伤财。 6. 琢石何须象战功:雕刻石像何必要与战争功绩相比呢? 7. 终见兰亭归御府:最后终于看见兰亭被运往皇宫了。 8. 重闻华衮奠玄宫:多次听见帝王为已故的先人举行盛大的祭典。 9. 陪葬诸臣:陪葬于昭陵的大臣们。
【注释】 永寿:郡名,治所在今河北临西县。 平泉山:山名,在今河北省隆化县北。 翠可食:形容山色青翠欲滴。 留滞:滞留。 归计疏:回家的计划被搁置了。 风雨半:风风雨雨过了一个月。 百年交契:指与友人的交情长达一百年。 南郭壶浆:用壶装酒,准备在城外设宴饯别。 长亭鞍马:指从长亭出发,骑马而去。 重凭虚:重新倚靠在空虚的地方。这里指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注释与赏析: 1. 久留永寿欲别去,如此满天风雨何。 - “久留永寿”可能是作者在描述自己长时间停留在某地,“欲别去”则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开的打算。“满天风雨”可能是指当地的天气情况,暗示着离别的情绪。 2. 衣裳山外八月冷,泥水道上三尺多。 - “衣裳山外”表明作者身处偏远的地方,“八月冷”可能是指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在山区,气候往往比平原更加寒冷。“泥水道上三尺多”可能指的是道路的状况
【注】联句:一种古体诗的体裁,由两人或多人依次作诗。雨晴苔径滑如饴——雨水过后,阳光照耀着湿润的石阶,显得滑溜如糖浆一样。 乌帽檐斜屐齿危——黑色的帽子斜搭在屋檐上,木屐(屐齿)因为潮湿而变得危险。 一鸟不鸣秋树暗——一只鸟儿也不啼叫,秋天的树林也失去了光彩,显得暗淡无光。 数峰如立晚云奇——几座山峰如同站立在那里的山峰一样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登灏灵门重望华山:这句表达了诗人登上灏灵门(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观景平台或山名),重新审视华山的景象。"灏灵门"可能指的是一个观景台或者山门,而"重望"则意味着再次观察或审视。 2. 灏灵门上立逡巡:在灏灵门上徘徊或站立,形容诗人在此处的停留和沉思。"逡巡"意为缓慢地来回走动,常用来形容人行走时的迟疑或不决。 3. 华岳今朝看得真:今天终于能够看清华山的真实面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分析诗中意象的含义;其次要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理解。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景起兴,“少华山前乱石堤”,描写了华山脚下,山前的乱石堤,形象地勾勒出华山峻峭、险峻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一个高远雄浑的基调。第二句写大敷桥下的白沙溪,用“白沙”两字点染,写出了水色如银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翻译和赏析。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进行翻译,再对诗句进行赏析。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如“仆夫弛担临潼县”,仆夫:仆人;弛:解下;担:挑行李的扁担;临潼县:地名;晖晖:灿烂的样子。 【答案】 仆夫(仆人)解开扁担,来到临潼县;寒日晖晖照中午。到灵泉观去游览,在碑碣上题写诗行。士大夫谈笑风生地聚集在一起,从早晨一直玩到晚上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入新安县境有怀顾明府 - 关键词: 新安、县境、怀顾明府 - 注释: 新安县,指位于今河南省新安县的地方。顾明府,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上司,名字不详。 - 译文: 刚刚进入新安县,就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心中充满了怀念和敬仰。 2. 才入新安趣便真,县中官长是诗人。 - 关键词: 新安、趣真、官长、诗人 - 注释: 新安,指的是新安县的风土人情。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