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
【注释】 棱棱:形容桑田起伏,波纹分明。樊川:即樊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罨画船:古代绘画中的一类题材,以水波、山石、植物等为背景,绘以人物或动物,画面与背景融为一体,形象生动。 【赏析】 杜曲是唐代长安城东南一带,原为杜牧的别墅所在。杜牧有《过杜曲》诗:“路转溪桥忽见梅,年衰心绪更依依”。本篇是诗人在杜曲游览后写的一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游春时愉悦的心情。首句“桑田带水田”,写杜曲的田园风光。桑田
【注释】 登:登上;台:楼。西府层楼接上台,客怀落日为谁开:西楼高接上台,客怀的我为谁而悲喜?落日,夕阳;云飞断,秋天的景色。 万户晴辉鹊噪来:成千上万户人家在晴朗的天气里欢腾喧闹。 遍倚危阑频入感,未吹画角已兴哀:我遍体依着危栏,频频入内,却无风吹画角,已经感到悲哀。 朝市:指京都长安。朝,早晨;市,市集,这里指京城。 独有南山石未灰:只有那西山上的石头没有变灰。 【赏析】
【注释】 长陵:汉宣帝的陵墓。晓望:清晨远望。 丘墟:山冈。才人:指有才能的人。王气:指帝王之气。 岁时:指祭祀之礼。典制:指典章制度。月游:月夜漫游。渔翁:指姜太公,曾钓于渭水,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从长安到长陵,登高望远,目睹了长安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首联“马上东风生晓寒”
清明有怀公武 忽见清明在客边,可堪形影自相怜。 忆寻芳草江南好,谩惜余花乱后妍。 孤梦月明归夜夜,多情春老恨年年。 夕阳王子冈头路,知与谁人共醉眠? 注释 1. 忽见清明在客边:忽然发现清明节已至,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回家。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对故人的思念,而此刻作者正身处旅途之中,倍感凄凉。 2. 可堪形影自相怜:怎能忍受孤独一人的身影相伴,更感到凄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分析,最后总结出答案。 第一联“炎精八叶已中衰,千载荒陵竟属谁?”意为:炎帝的后代已经衰落了八代,千年之后荒芜的陵墓归向何方?这里诗人用“炎精”“中衰”来表明自己的处境,同时表达了对前人功业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寝殿有垣悲踯躅,苑门无地觅罘罳。”意为:寝殿中有高墙令人感到哀伤
【注释】 瞿允:名不详,字子起(一作子起)。唐人好以字行,又多用字为名。县宰:指县令。春酒:指春天的酒。鲑菜:一种有鳞有肉的鱼。饤饾:指盘中的菜肴。容衰:容颜憔悴。肮脏:形容不整洁。 【赏析】 《立春日与瞿允同县宰饮酒》,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首句写故人来访,二句写春光明媚,三句写佳肴美酒,四句写莺花旧梦重现,五句写老之将至,害怕衰老,六句写子起为诗人吟诵,七句写笑对人生。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
注释: 南山:指山名,这里泛指高山。 支颐:用手支住下巴。 最是:尤其,特别。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南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首句“南山万叠为我开”,描绘了一幅高山耸立、层峦叠嶂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二句“一日支颐看几回”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的专注与痴迷。他每天都不辞辛苦地爬上高山,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注释】 ①蹇驴:跛脚的驴,比喻老迈。②陈迹:指旧时的痕迹。依俙(xī):依靠,依恋。③翡翠坡:指华山,又名玉女峰,因山石呈翠绿色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引《括地志》:“华岳一名西岳。”劫火:指金兵入侵,焚毁北宋京城,史称靖康之难。④凤凰觜:指凤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⑤萧萧:形容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⑥寂寂:形容寂静无声。⑦灞陵桥:位于长安东郊灞上,汉文帝刘恒曾在此驻跸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首先读懂了诗的大意,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结合全诗的意思概括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霜落水禽啼,寒流绕大堤。 “霜落”点明季节,说明已是深秋。“禽啼”是说水鸟因寒冷而鸣叫。“寒流”是说水流寒冷,“绕”是绕着。“大堤”指河堤,“长鱼不受钓”意思是说大鱼不被捕捞上钩,“跃过石梁西”意思是大鱼跳过去,越过西边的小石桥。 【答案】
顾仲瑛淡香亭 赏析 在明代诗人殷奎笔下,《顾仲瑛淡香亭》一诗生动描绘了淡香亭外春意盎然之景。此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情感体验。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如“千树雪”与“雾縠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同时,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珍视与留恋。此外,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