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怀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概括即可。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注意诗歌的押韵;2.注意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3.注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寄给李本宁先生的,表达了诗人对李本宁先生才华的赞赏和对他的敬仰之情。下面逐句释义: 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 - “四朝”:指李本宁先生曾在四个朝代任职,即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 “载笔”:指写作或撰写文字。 - “冠鹓行”:意思是在文人中位居前列,如同鹓(一种鸟类)中的长者一样。 - “抽书”:这里指撰写文章、书籍等。 - “在尚方”:指的是在皇帝面前,或者在宫廷之中
凌波曲 柳波上,风动烟写银瓮,紫风吹落鸳鸯梦。 洛园旗影护娇春,桃花溅猩朝日重。 花枝倒照搏香罗,远香岩畔愁经过。 注释: - 凌波曲:一种古代歌曲的名称。 - 柳波:指柳树的波纹。 - 风动烟写银瓮:形容风起时,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像银色的瓶子在烟雾中飘动。 - 紫风:紫色的风,可能是指紫气东来。 - 鸳鸯梦:鸳鸯梦通常与恩爱、美好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 洛园旗影护娇春
注释: 若从黄支来,照我嵩台曲。 天际陟松扉,流云快心目。 踏歌乳溜中,谷响时相续。 莫更问花源,湖光醉酃渌。 译文: 如果从黄支国来,照亮嵩山的美景。 攀登至松树林间的小门,流云在视野中飞驰。 在清澈的小溪旁跳舞唱歌,山谷中的回音时而相接。 不要再询问那花源的地方,湖上的风光使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游览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若从黄支来”
【注释】: ①玄柯:指松树。 ②华颖:指竹叶。 ③一叶:一片叶子。 ④曲影:曲折的影子。 ⑤玳瑁洲:一种海中出产的珍珠。 ⑥筼筜岭:一种长满竹的高山。 ⑦皎皎:明亮的样子。 ⑧居心:用心。 ⑨渊靓:深远明亮。 ⑩璞韫:指未加工的玉。 ⑪锦衣:彩色的丝织品,这里指贵重的衣服。 ⑫鼎:古代盛物的器物。 ⑬旷览:广泛地观察。 ⑭冥搜:深入地搜索。 ⑮抗迹:高远的脚印。 ⑯别路:离别的道路。 ⑰云山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与谭景木别后五载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首二句叙送别时的情形和心情;第三、四句以鱼鸟相欢来喻人世的欢乐;第五、六句写瑶草碧玉日映春衫,借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两句用“蓬丘”典意,表达出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希望与友人同饮神觞,洗涤世俗尘垢。全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清丽而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内容:这首诗以“扬兵”为题,写军队出征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一系列具体描写,展现了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军队形象。然后逐句分析,注意诗句中的重点意象:桃弧——用弓弦上的装饰物;井闾——城楼;服御——车服;虎盾——古代战车上的一种兵器;兔罝——一种捕兽的网兜。最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全诗从出征前的准备写起,到出征时的景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送陈集生太史还朝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陈集生太史还朝 谒帝承明庐,轺车遄行迈。 伫立望亲宾,江堧集冠盖。 之子世圭璋,誉命雄昭代。 德业天人资,早慧光廷对。 来归驷牡騑,赴阙民风载。 琮璧川岳辉,秘阁丝纶待。 夕瀣肃简书,秋云卷斿旆。 怅彼青骊歌,宛及黄花会。 感慨觞咏中,兴况山川外。 恍听渚鸿声,离思满群籁。 注释: - 谒帝承明庐
夏夜陪陈宫詹史别驾宴集陆使君署中分得十五咸 月晴云漾到松杉,包井清泠更不凡。 曲宴几曾趋玉署,题诗犹许续冰衔。 阁铃答响依歌板,簪笔承花落舞衫。 犀兕拍浮千日醴,龙螭屈戍七星岩。 绿霏玄箸珠三树,紫电文芒剑两函。 坐久总忘虫寂历,剧谭如听燕呢喃。 欢馀酒政时能肃,言下疑根蚤已芟。 恍是百神觞集地,无为郭外问崭嵌。 注释:月光晴朗,云彩在山间荡漾,景色美丽到了难以形容的程度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意上看,应该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肃肃戒征骖,煌煌将玉节”,描写了陈集生太史在出行前,整装待发的情景。肃肃是形容马匹行走的样子,煌煌是形容玉节发出的光辉。 颔联“惘惘别峤云,凄凄动凉月”,描绘了陈集生太史与离别的地方(峤云)告别的场景,以及他因离别而引起的情感波动。 颈联“珠树岂不怀,藜阁遂所职”,表达了陈集生太史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己职责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