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怀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首先理解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炼字、用典、比喻等),最后给出答案。 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并结合注释与赏析来分析诗人的情感以及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 “七月六日韩孟郁招同龚安冶韩煦仲集梅花岭”意思是:七月六日,韩孟郁邀请我和龚安冶、韩煦仲一起到梅花岭去。从这句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梅花岭相聚。 “每怀清绝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及语言的赏析。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古诗文阅读选择题一般出自课内收录的名篇名句或学生比较熟悉的篇目,因此平时应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结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此诗每句均写景,前四句写寻幽访胜的感受,后两句写山中景色。 译文:我振衣而起,寻找幽雅的场所,却未察觉;极目远望,才感到魂飞魄散。陡峻陡峭,好像在天上;空蒙迷蒙,隐没于树根
【译文】 傍晚的云峰与夕阳下的烟雾交织在一起,𤀌浦的秋风拂面。 惆怅的是江村的夜晚,苍茫之中孤零零的游子情。 水花伴随着雨点四处乱飞,岸上的芦苇带着潮汐平展。 不等听到征雁鸣叫,旅人的梦就被惊醒。 【注释】 ①自阮溪溯西江:从阮溪往西江上游去。溯,逆流而上。 ②𤀌川口:在今广西贵县西南。 ③夕烟合:夕阳余晖中云山重叠。 ④𤀌浦:即𤀌川口,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西南。秋风吹过江面,发出飒飒声
【注释】 宿顶湖山白云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宿,停留。 敛(liǎn)云:使云雾聚集在一起。 密藓(shàn):苔藓。飞炎雪:形容苔藓上长着的细草随风飘动。 松萝:松树的枝叶下垂如盖。 散海涛:指瀑布声如海涛激荡。 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辰。想容舠(tái):想象有船能容纳下。舠是古代一种小舟。 聚锡:僧人聚会的地方。 尘梦:世俗的梦幻。 【赏析】
注释: - 由来六月息天池:自从六月,天
【注释】: 七月六日 韩孟郁招同龚安冶韩煦仲集梅花岭。竹西歌吹路,花逐宝城空。一片新秋色,平山落照中。曝书他日兴,拂简此时同。莫负层台上,凄清起夕风。 【赏析】: 《七言古诗》共四首。第一首写诗人于七月六日在韩孟郁处与友人相聚赏梅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首描写了梅花在秋色的渲染下,显得格外艳丽。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情的期待。
韩孟郁归自京师过访夜坐十年京国梦,今夕话长安。 霸气燕台古,悲歌易水寒。 貂裘还更敝,龙剑合非难。 莫陨忧时泪,群贤未挂冠。 注释: 1. 十年京国梦,今夕话长安:十年来在京城度过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今晚我们相聚在这充满故事的长安。 2. 霸气燕台古,悲歌易水寒:历史上的霸业和英雄的故事在这里回响,而悲壮的歌声似乎让这古老的燕台更加寒冷。 3. 貂裘还更敝,龙剑合非难:即使身着破旧的貂裘
《小除前一日同卢给谏游石室》是明朝区怀瑞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和卢给谏在石室中的游览情景。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搴云到残腊,峭绿作春稠。 谷日寒先暝,溪烟午未收。 微吟逗盘径,泛酌绕芳洲。 谁解通鹓序,还来狎海鸥。 2. 译文: 登上云端直到腊月的尽头,陡峭的绿色春天更加浓郁。 山谷里的日光比平常更早地昏暗,山间的烟雾在中午也未散去。 轻轻地吟唱伴随着盘旋的小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情感、意境、手法等。 “浪迹一瓢轻,真身百练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漂泊不定如一瓢清水,修行修炼如同百炼的钢铁。 “莫寻卧云处,只有古风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不要寻找那山中有卧云处的幽静之处,只有嵩台寺才是真正修道之地。 “蹑海扬尘过,扪天采药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描绘了栖云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第1句:栖云亭在早晨被云雾环绕,亭馆周围弥漫着香气。这里的“氤氲”是指云雾缭绕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 第2句:参差错落的翠绿山峰与周围的云雾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翠霭”是指翠绿色的云雾,而“分”则表示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