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寻殊未觉,极望始惊魂。
陡绝疑天上,空蒙隐石根。
峰阴蟠木末,云气湿苔痕。
且莫回风驭,还来谒帝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及语言的赏析。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古诗文阅读选择题一般出自课内收录的名篇名句或学生比较熟悉的篇目,因此平时应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结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此诗每句均写景,前四句写寻幽访胜的感受,后两句写山中景色。

译文:我振衣而起,寻找幽雅的场所,却未察觉;极目远望,才感到魂飞魄散。陡峻陡峭,好像在天上;空蒙迷蒙,隐没于树根。山峰阴郁,盘绕着树木的根部;云气弥漫,湿润了苔痕。暂且不要回风驭去,还应当来拜见天帝。赏析:首联“振衣”二句,写寻幽访胜的感受。“幽寻”二字,点明了诗人所追求的境界。诗人在登临之际,忽然发现四周环境十分清幽,他不禁脱口而呼:“幽寻殊未觉”。然而,他并没有完全陶醉在这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而是很快又产生了新的感触:当他极目远望,这才惊魂始定,原来这里竟有这么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颔联“陡绝”二句,写登临所见的奇特风光。这两句是对前面所描写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和渲染,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陡绝”二语,既形容山峰突兀陡峭,又形容山势高耸入云。“疑天上”,不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产生的错觉,而且写出了他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空蒙”二句,写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它与前面的“陡绝”“疑天上”相照应,把整个画面烘托得更加奇伟壮美。“空蒙”一语,既写出了雾气弥漫笼罩的意境,又写出了诗人置身其中时产生的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隐石根”,既写出了山中的石头被云雾遮蔽的情景,也写出了作者置身其间所产生的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尾联“峰阴”二句,写登山途中所见的景物。从“且莫”、“还来”二语中可以看出,此处并不是山中最佳之处,但诗人仍不满足于此,他要继续攀登。“蟠木末”,既指树木枝干盘曲交错的样子,也暗示着山势起伏不平的形势。“云气湿苔痕”,不仅写出了山上云雾弥漫的意境,而且也使人感觉到了一种清凉宜人的气息。最后一句“且莫回风驭,还来谒帝阍”,是全诗的收束之笔。这句的意思是说:暂且不要去追逐风驭(指御风而行),我还要去拜见天帝。这既是对上面所说仙境的进一步肯定,又是对前面所写山水之美的进一步概括。

【答案】

振衣处

幽寻殊未觉

极望始惊魂

陡绝疑天上

空蒙隐石根

峰阴蟠木末

云气湿苔痕

且莫回风驭

还来谒帝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