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有攀跻,期君一杖藜。
忘怀遇玄笈,别恨隔丹梯。
瑶草那堪掇,桃花应更迷。
碧云殊未合,游骑尚闻嘶。
【赏析】
《石洞迟梁璘叔不至》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山中静待朋友梁璘。首两句写山中之景:尘世之外的山峰有高有低,等待友人梁璘一起攀登。第三四两句写山中之境:忘却了尘世的名利和得失,只与玄笈为伴,离别时只能隔着丹梯相望。第五六两句写山中之物:瑶草不堪采掇,桃花更令人迷失方向。最后两句写山中之人:碧云之上不见人影,游骑声声传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尘外有攀跻,期君一杖藜。
忘怀遇玄笈,别恨隔丹梯。
瑶草那堪掇,桃花应更迷。
碧云殊未合,游骑尚闻嘶。
【赏析】
《石洞迟梁璘叔不至》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山中静待朋友梁璘。首两句写山中之景:尘世之外的山峰有高有低,等待友人梁璘一起攀登。第三四两句写山中之境:忘却了尘世的名利和得失,只与玄笈为伴,离别时只能隔着丹梯相望。第五六两句写山中之物:瑶草不堪采掇,桃花更令人迷失方向。最后两句写山中之人:碧云之上不见人影,游骑声声传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病起种竹四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区怀瑞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相关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案牍销尘海:指的是官府中堆积如山的文件,尘埃遍布。 2. 此君方外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友人寄寓了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理想。 3. 树人无剪伐:比喻不刻意去修剪或改变事物自然的发展,保持其本来状态。 4. 退食伴委蛇:意指在闲暇时与朋友一起悠闲地聊天,没有拘束。 5. 密箨云中见
注释: 强起,勉强起床。何事:什么事。开轩,打开窗户。冰署,指清凉的早晨。竹日,指竹林中的阳光。翠云,指翠绿色的云朵。龙孙,指龙形的小动物。凤尾,指凤凰尾巴的形状。照藜火,指点燃藜草取暖。 赏析: 首句“强起亦何事”,表达了诗人勉强起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天气寒冷或是身体不适。这句诗通过对“强起”和“何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生活的坚韧精神。 次句“开轩冰署西”,描绘了诗人打开窗户
紫盖洞寻东旭不值 紫盖山,是庐山的一座名峰,位于江西星子县西北。山上有紫盖寺、紫盖观等古迹。此句写登山寻访,却因日上东方而未果。 译文:在紫盖山寻找旭日升起的地方,结果未能遇到。 赏析:“紫盖”指代的是庐山,而“东旭”则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诗人在此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丝遗憾。 注释:紫盖:庐山的一个山峰。东旭:东方初升的太阳。 紫盖洞寻东旭不值 紫盖山
【注释】 搴(qiān):拔取。蓝:一种香草,又名“泽兰”。云岊:即张云岊。堆蓝:山名,位于今河南禹县西南。 双缄:两封书信。漳水:在今河北省。葛陂:在今河南省禹县南。龙:指龙蛇。蒲鞭:用蒲草搓成的鞭子,这里借指游手好闲的人。 【赏析】 《送张云岊入堆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首联写张云岊入山采香,自己则留在山下作赋吟咏;颔联写二人相遇的情景,互表心意;颈联写两人的友情深厚
【注释】 ①蓝:指山洞。洞在蓝山上,故称蓝洞。 ②上岩:山崖。幽:深邃,幽深。 ③“云烟”句:指洞内的云雾缭绕,石壁上生长着千年古藓,显得秋意浓重。象:传说中能通晓佛法的圣物。 ④迹:痕迹。龙、象:传说是龙王、象神留下的踪迹。 ⑤圣贤:指孔子、老子等古代圣贤的遗像和遗迹。 ⑥石乳:钟乳石。花迸:钟乳石因水流侵蚀而裂开成花状。 ⑦龛:石窟中的小室,这里指石窟内供奉的佛像。香:指燃烧的香炉。 ⑧积劫
【诗句释义】 瓦灯:古代的照明器具,用瓦做成。 薪穷兰麝后:指烧柴时,香气四溢,如同兰麝之香。 焰劫几销沉:火焰在燃烧,几乎要消失殆尽。 得借此陶力:借这陶炉的力量。 应知不昧心:应当知道,不会迷失方向。 光舍一珠藏:光华中,一颗宝石隐藏其中。 烟袅九龙阴:烟云缭绕,犹如九条龙在阴暗处盘旋。 若并铜荷影:假如和铜荷叶的影子一起。 终怜古翠侵:终究是喜爱那被岁月侵蚀而显得苍翠欲滴的样子。 【译文】
注释: 岂有灵妃过,将无蒋诩同。 意思是:“哪里有像王羲之那样高雅的文人来欣赏这些竹子,难道就没有像蒋诩那样的高人来欣赏这些竹子吗?” 数枝湘水北,三径峡云东。 意思是:“有几枝竹子长在湘江北面,三道小径通向峡谷云雾之中。” 花事檀栾外,桐声律吕中。 意思是:“花草的事情在山野之外,桐树的声音在律吕之间。” 吟篁非仿吏,畚锸自田翁。 意思是:“吟咏竹林不是为了模仿官吏
【诗句注释】 1. 相忆报平安:相互思念,希望对方平安。 2. 何如径里看:在近旁观看。 3. 思浮金沆瀣:思念如浮在空中的金色露水。 4. 且卧碧琅玕:暂且躺卧在绿色的玉树(指竹)上。 5. 濯粉将风笑:洗涤着白粉迎接春风,好像在嘲笑。 6. 捎烟及夏寒:随风飘动,带来夏日的凉爽。 7. 预愁东海客:预先担心东海之滨的客人。 8. 点简为渔竿:简化竹简,作为钓鱼竿。 【赏析】
柴紫庵贻庸上人 擘壁久禅定,不知春草黄。 锡前断人迹,天外闻空香。 海藏真乘少,花宫历劫忙。 何能滞言义,于世作津梁。 注释: 柴紫庵:指僧人,名不详。贻庸上人:即贻庸法师,为僧号。 擘壁:指在壁上开凿,形容修行者刻苦修持。 禅定:指禅宗的静坐冥想,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 锡前:指僧人随身携带的一种金属容器,用于存放佛珠,以示清净之心。 天外:指天空之外,形容境界高远。 空香:佛教用语
登仲宣楼 历史与现实交织见证,文化与风景共融 1. 诗作背景 - 诗人史谨生平及时代背景 - 仲宣楼历史和命名由来 - 襄阳作为三国古地的历史地位 2. 诗句原文 - “石削玉阳平”:描述仲宣楼地理位置特征 - “楼簪百堞城”:描绘楼的雄伟与结构特点 - “三秋屈子地”:借用屈原故事增添文学色彩 - “十载仲宣名”:表达对王粲历史功绩敬仰 3. 译文解析 -
【注释】 泛泛:水波流动的样子,形容水流平缓。 仙源: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传说中的双源洞。 斗牛:斗宿和牛宿,古人认为天上的星宿分属东西二帝,故以“斗牛”借指天宫。汉使:汉代派遣到西域去出访的使者。鸡犬:鸡鸣狗吠,泛指平民百姓。识:认识,了解。石照潭中月,花明谷口春:石头在月光下投映在水中,花木在春光里显得格外鲜艳明亮。 下都:指长安,当时诗人被贬谪到了长安,自称自得。怅迷津
《小除前一日同卢给谏游石室》是明朝区怀瑞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和卢给谏在石室中的游览情景。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搴云到残腊,峭绿作春稠。 谷日寒先暝,溪烟午未收。 微吟逗盘径,泛酌绕芳洲。 谁解通鹓序,还来狎海鸥。 2. 译文: 登上云端直到腊月的尽头,陡峭的绿色春天更加浓郁。 山谷里的日光比平常更早地昏暗,山间的烟雾在中午也未散去。 轻轻地吟唱伴随着盘旋的小径
注释: 晚自神扶岩归新江口:晚上从神扶岩回新江口。 出谷未十里,乱流应几湾:走出山谷还不到十里路,却已经有几处急流了。 暗泉纷咽石,斜日远衔山:幽暗的泉水潺潺地流着,在岩石上撞击着发出声响,夕阳渐渐西坠,远处的山峰似乎被云雾笼罩着。 径仄疑无路,林深早闭关:小路狭窄,几乎看不清路,树林茂密,早有山门紧闭。 如何幽赏客,松暝不知还:我这样的幽静赏景的人,在夜幕降临时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
【注释】 泛舟流霞岛:在浙江慈溪县东南,有小河与沥湖相通。 霏:细雨。 岩翠:山石苍翠。 石桧(suì):长石松。 风荷曳水衣:风吹荷叶,似水衣飘动。 潭鱼迎棹跃:渔船驶过,鱼儿跳跃欢腾如迎船而至。 谷鸟狎人飞:山谷中鸟儿亲近人而飞,形容景色优美。 向晚仙歌发:傍晚时分仙乐传来。 前村采药归:诗人到前面村庄去采摘药材,意谓归途。 译文: 春日的暮色已经降临,滴湖的景色渐渐暗淡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描绘了栖云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第1句:栖云亭在早晨被云雾环绕,亭馆周围弥漫着香气。这里的“氤氲”是指云雾缭绕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 第2句:参差错落的翠绿山峰与周围的云雾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翠霭”是指翠绿色的云雾,而“分”则表示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3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及语言的赏析。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古诗文阅读选择题一般出自课内收录的名篇名句或学生比较熟悉的篇目,因此平时应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结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作答。此诗每句均写景,前四句写寻幽访胜的感受,后两句写山中景色。 译文:我振衣而起,寻找幽雅的场所,却未察觉;极目远望,才感到魂飞魄散。陡峻陡峭,好像在天上;空蒙迷蒙,隐没于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