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锡
【解析】 “圣主”二句:圣明的君主何尝会忌讳灾异,天时正急奏请君王赶快处理。这两句诗中,“圣主何尝讳灾异”是说圣明的君主不避讳灾异。“天风应急奏颠黎”是说天时不正急奏君王,使百姓免于灾难。“微臣忧杞先河决”是说微臣忧虑黄河堤坝先被冲毁,“好障中原与岳齐”是说好让黄河像山一样阻挡中原和华山一样屹立在北方。 【答案】 译文:我敬仰圣明之君并不惧怕灾害怪异,天时不正急切奏请君王赶快治理。 注释
这首诗的意境是中秋郊送龙节,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中秋时的天空如洗碧天,仿佛可以看到蓬莱仙岛。东方月出,红云簇拥着节日的到来。 译文:中秋时节,天空像雷声一样轰鸣,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似乎可以看到蓬莱仙岛。东方初升的月亮照耀大地,一片红霞围绕着节日的来临。 注释: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涛沸:形容波涛汹涌,海浪翻滚。 中秋都似雷:中秋时
【注释】 1. 吴大中丞:指吴昌裔。吴昌裔,字昌裔,浙江仁和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后为阉党所害。即席:设宴款待。2. 露处啼:在露水中啼哭,形容百姓困苦。3. 旌旗:指军旗。4. 慰云霓:使云霓为之感动,这里指皇帝慰问百姓的疾苦。5. 两河:指河南、河北一带地区。6. 关秦晋:指陕西、山西等地。7. 一剿回夷:指平定回民叛乱。8. 振鼓鼙:振扬军威。9. 赏析
注释:从陈留(今河南开封)回忆起汴梁(北宋都城,今开封)。明月从不曾期待,流水随风,珍珠和美玉随波逐流。秋天时梦见万片叶子飘落,我何时不在思念你?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流水等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从来明月不须期”,意味着月亮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人们的期待而改变其轨迹。第二句“流水因风珠玉随”,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与流水的关系,月亮仿佛被风吹拂,随着流水流淌
出陈留忆汴 闻说嵩山礼旧师,青囊许我共抽丝。 译文:听说在嵩山拜见过老师,他赠给我一个青色的口袋,让我能和老师一起抽取丝线。 注释:1. 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是东晋时期的政治中心。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嵩山是道教的名山之一,因此也成为了古代文人雅士的圣地。诗中描述了与老师在嵩山相遇的情景,老师赠予了青色的袋子,表示对作者的关心和期望。"青囊"一词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智慧
洛游燕赵怀古 戴星蹇涉渡滹河,八郡良家气若何。 易水昔寒今已热,制奴还少一荆轲。 注释: 洛游:在洛阳漫游,即游历洛阳。 蹇涉渡滹河:步行涉过滹沱河。 八郡:泛指黄河以西的八个郡。这里指河北一带。 荆轲:战国时燕国人,因刺杀秦王未遂被处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河北地区时的所感而发,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变化以及历史事件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出陈留忆汴 日涉芳园忆故知,纷纷芳草乱如丝。 我行永久逢君至,执手如观未见书。 注释: 出陈留:离开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古地名,这里代指陈留县。 故知:老朋友。 纷:繁多的样子。 我行:我的行走。 我行永久:我行走的时间很长。 逢君至:遇到你来了。 执手:握手。 执手如观未见书:握手就像在看从未见过的书一样
注释: 1. 使命光生貔虎台:指使命之光照耀着貔、虎二座台。 2. 中天玉树尽花开:指天上的玉树(北斗七星)全部盛开了花朵。 3. 满城喧鼓尊王事:指城中到处都在庆祝尊崇王事。 4. 五采流霞绣上台:指五彩缤纷的云彩流动如织锦,绣在了台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郊送龙节的诗歌,通过对节日氛围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注释:在中州宗学受到甄陶,文孙天语褒。自有玺书耀河岳,奚劳玉兔数纤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郊送龙节的热闹场面。诗人通过赞美龙节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意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每一联诗句的意思,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及手法赏析作答。 “宁远鼓楼与将士痛饮励战”:指诗人在宁远城头听到战鼓声,与将士们痛饮激励士气的场景。“痛饮”是说将士们酒量好,“励战”是说他们士气高昂,决心战斗到底。“宁远”,地名,今属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