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本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爱妾换剑》。以下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1. 何许橐中物,来矜掌上娇。 - 译文:这把剑是什么来历?它来自何处?原来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宠儿。 - 注释:何许,何处,意为“从哪里来”。橐(tuó),古代装东西用的一种皮囊。 - 赏析:诗人用“何许”和“来矜”表达了他对这把剑来历的惊讶和好奇。同时,也暗示了这把剑曾经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宠儿,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2. 遑遑辞画帐
诗句释义: 1. 春树重重春日和:春天的树木层层叠叠,春天的气息和暖融融。 2. 春江九曲抱城过:春天的江水蜿蜒曲折地环绕着城市流淌过去。 3. 龙头直接桃花渡:像龙头形状的大船直接驶进美丽的桃花渡口。 4. 燕尾斜穿上字河:像燕子翅膀形状的小舟斜穿过“上”字形的河流。 译文: 春日里,树木层层叠叠,仿佛在和煦的春风中欢快起舞。一条宽阔的江流绕过了城市的怀抱,宛如一条巨龙在大地上游弋。一艘大船
三月中林雾气浓,青凫白鹭难相招。雨声连绵如夜露,花期不至恨春早。 湿重角巾想折腰,江寒石燕自骄骄。近来多感世事变,回首故交总寂寥
【注释】 夫差破后已亡吴:夫差,春秋末期吴国的君主。公元前473年,吴王阖庐率兵攻入越国都城,杀死勾践父亲,迫使他屈服。后来,吴王乘胜进攻越国,在夫湫(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大败越军,越国从此灭亡。 曾说清江驻舳舻:清江指长江下游的一条江流,即今之扬子江、长江南岸一段。舳舻(zhú lu),船只。据史书记载,吴王阖庐打败越国后,把船只停泊在清江中,并派兵驻守江边,以防越人再来袭击。 惟有辂林犹似昔
【注释】 1. 甬东:指今浙江省宁波市。 2. 江北:指长江以西的江苏、安徽一带。 3. 桑柘林中绿渐敷(yì):桑柘树丛中,新长的绿色逐渐浓重起来。 4. 花暝:傍晚时分,天色渐黑时。 5. 提壶:斟酒。 6. 江风日冷:江风吹得人很冷。 7. 忘归去:忘了回家。 8. 斜阳满雁湖:夕阳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金红色。 【译文】 甬东江北的桑柘树丛中,新长的绿色已经越来越浓了
【解析】 “犁锄荷锸种春苗”的意思是:农民手持犁锄,肩扛铁锹,开始春耕。“荷锸”,扛着农具。“种春苗”,指播种春天的种子。 “蚕豆花开春正饶”的意思是:春天里,蚕豆花盛开,正是一年当中的好时节。“蚕豆花”,指蚕豆的花。“春正饶”,指春天正好。“蚕豆花开春正饶”,意思是春天的时候,蚕豆开花了。 “十里清溪鸭寨堰”的意思是:沿着十里长的清溪,到鸭寨堰去。“清溪”,指清澈的小溪。“鸭寨堰”,地名
【注释】: 鱼鲜:鱼。 布帆五色:指船帆上的五色花纹。 屯:聚集。 习习腥风:腥,鱼腥味。习,暖和。 繁:多,这里指五月里江面上的鱼特别多。 【赏析】: 甬东江北歌 其三 甬东江北歌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组诗作品《甬东乐》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全诗以“鱼”为题,写鱼鲜之美、下海门之盛、布帆云屯之状,以及习习腥风五月之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景色的热爱之情。 百十鱼鲜下海门
【注释】迢遥:遥远。沙阜:指沙洲。梅墟:指梅山墟,今浙江绍兴诸暨县西南。面面:四面环抱。澄江:一作“澄波”。尽:皆。石帆:指石帆山。㬠(jià)网:即餠(biāo)网,一种捕鱼工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甬东江北时所作。诗的首句写沙阜之北是梅墟;次句写江水四面环绕沙阜,都是平铺直叙,不作雕琢。三、四两句是全篇精华所在。“不尽”,是说石帆奔海月;“春风”二句,是说春风拂煦,满江都是鱼跃
【注释】 题画(zhī chuài):为绘画题写诗文。 鸥鹭:水鸟,这里泛指江上飞鸟。何缘:为什么。下急湍:飞到急流险滩的岸边。 飓风零雨:指狂风暴雨。不胜寒:受不了寒冷。 澄江:清澈的江河。月白沙明:月光映照下的沙滩清晰可见。十二滩:指长江中的十二个峡谷,即瞿塘峡、巫峡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游览三峡时,见江上飞鸟飞翔于急流险滩之上,而自己则乘舟在江中行进。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1.荔枝:又称“丹荔”,为我国南方特产,果肉晶莹如玉,甘甜多汁。 2.琼:美玉的代称。 3.法门:佛教语,指佛法,这里指佛寺。 4.湛目:形容目光清澈。 5.青莲大士:莲花座上的菩萨。青莲,即莲花。 6.帝网琉璃:指佛寺建筑中的屋瓦或屋顶,琉璃是古代用铅粉烧制而成的彩色玻璃,这里指琉璃瓦。 7.相映澈:互相映照。 8.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 9.放参回:参加法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