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胤
【注释】 三甫入渝:杜甫的朋友严武任东川节度使时,杜甫到成都去拜访他。承枉书问:指接到朋友来信。且督南征:暂且督促自己南征的军队。订郢都之会:指与李白约定在郢州相会。而寄以诗:即以诗作答。良时罕再至:好的时节很少再来。嘉会复何如:美好的聚会又怎么样呢?孟冬厉霜气:冬天的霜雪天气寒冷。蓬蒿没敝庐:蓬蒿已经遮住了破旧的茅草房。兴言念友生:兴起念头怀念老朋友。抗旌向巴渝:举起旗帜面向巴蜀。便欲往从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的内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最后按要求作答。 本首五律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游赏于昙延洞,对昙延洞内的自然景观做了形象的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灵岩昔有洞”。灵岩即山名
注释: 倚杖贪看紫翠重,谪仙人号九华峰。 地压长江标砥障,云垂并蒂拥芙蓉。 倚杖贪看紫翠重,指我仗着拐杖欣赏九华山的景色。 谪仙人号九华峰。九华山被人们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九华峰”。 中天玉柱参差出,万壑朱霞次第封。 中天玉柱参差出,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犹如玉柱一般直插云霄;万壑朱霞次第封,形容山间的山谷层层叠叠,如同红霞般绚丽多彩。 地压长江标砥障,云垂并蒂拥芙蓉。 地压长江标砥障
【注释】 乔松概高清——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苍翠。 蛮烟𦊰行色——意思是在蛮地的烟雾缭绕中行进。 仆夫夙严驾征——仆夫,指随从或奴仆;夙,通“素”,平素;严驾,指驾好车马准备出行;征,出外远行。 鸿渺难极——大雁飞行的距离很远,但难以到达极远的地方。 徙倚岩洞黑——指在岩洞中徘徊,四周一片漆黑。 旷哉江上怀浮——江面上空旷而辽阔,浮,飘荡,这里指江水。 云起东北——天空中云彩聚集在东北方。
兰沧桥:兰津渡,位于长江与淮河交汇处,是古代重要的水运口岸。 叠岭遥知万马愁:形容山峦重叠,远处望去,仿佛万匹马在低头沉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兰津渡一带的山势险峻。 兰津西渡赤虹浮:兰津渡是古代重要的水运口岸,这里用“赤虹”来形容江面上的彩虹,寓意着繁荣和美好的景象。 鼋鼍驾浪声齐动:鼋(yuán)和鼍(tuò)是两种大型爬行动物,它们在水里游动,激起波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注释: 晓度英武关,石径云中立。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诗人一大早就踏上了通往英武关的道路,脚下的石子路在云雾中显得高耸而孤独。 山鸠高树鸣雷,雨转呼吸。 第二句描绘了山中的鸟儿在高高的树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雨作准备。 平畴响流泉,紫芝行可拾。 第三句描写了田野上的流水声和可以随手摘到的紫色灵芝,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兹土况恒旸欢,声动蓑笠。
【注释】 招饮岂在深,智者秉微尚。 招邀宾客饮酒,并不在于酒的深浅,而是在于有德之士秉持高尚品德。 伊人卧阳河,幽襟谢尘鞅。 伊人指王阳,隐居于阳河,他超然物外,把世俗的名利看得淡如水。 丹霞递崇楸,南北两雁荡。 丹霞山高耸入云,南有雁荡山,北有仙湖。 万象厉景光,凌缅非一状。 万物都沐浴在日光之下,景色壮美无比。 鸱夷任所之,沧浪发高唱。 鸱夷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它随波逐流,无所拘束
独石行 独石城南一片石,突兀霜空削如壁。古松屈铁盘云根,紫翠千峰莽相射。 陆海俄翻滟滪堆,流沙直接昆仑脉。奇标眼底不常见,谁其置之巨灵迹。 初拟吾家博望机,驱来未信祖龙策。憾慨长歌《出塞》篇,抚膺对此怀今昔。 犹忆风尘己巳年,六飞曾狩犬羊天。于时此石岂无恙,苍苔翠壁俱腥膻。 猗欤我皇神且武,岁岁称臣左右贤。属者问罪五单于,遂令气色回山川。 居胥姑衍杳何许,勒将此石卑燕然。自古御戎不足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注意不要遗漏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这两句的意思是:向北远眺,只见群山连着连绵不绝的平原。这一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从远处看过去,连绵不断的平原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北方,而那些山峰则像巨幅画卷上的横条一般
【注释】 1.三石:指云南大理白族的“风花雪月”中的“三石”,即苍山、洱海和钟乳泉。 2.错列:错落有致地排列。 3.荆榛:荆棘。 4.孤驿:荒凉的驿站。 5.文彩天开:形容云霞映照下的山势壮丽。 6.面面晶光:形容岩石上的水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7.吁嗟此石生点苍:感叹这块石头产于点苍山(今属云南大理)。 8.云谁置之古路傍:是谁将这样珍贵的石头放置在偏僻的古路边? 9.顾盼:环顾四周,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