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滇以西三巨石,错列荆榛对孤驿。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
吁嗟此石生点苍,云谁置之古路傍。停车顾盼日将晏,仆夫语罢泣数行。
往年天子新明堂,厥材万国争梯航。燕山之石白胜玉,何求此物劳要荒。
守臣当日功名亟,檄书夜飞人屏息。程途初不计山溪,男妇征佣无汉僰。
鞭石难寻渤海神,凿山谁是金牛力。那许终朝尺寸移,积尸道上纷如织。
中兴令主尧舜姿,一苇圣德超茅茨。天门万里竟不知,几使黔南无孑遗。
君不见旅獒古训老臣策,枸酱虽甘亦何益。三石𥓂砑风雨深,千载行人增叹惜。
【注释】
1.三石:指云南大理白族的“风花雪月”中的“三石”,即苍山、洱海和钟乳泉。
2.错列:错落有致地排列。
3.荆榛:荆棘。
4.孤驿:荒凉的驿站。
5.文彩天开:形容云霞映照下的山势壮丽。
6.面面晶光:形容岩石上的水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7.吁嗟此石生点苍:感叹这块石头产于点苍山(今属云南大理)。
8.云谁置之古路傍:是谁将这样珍贵的石头放置在偏僻的古路边?
9.顾盼:环顾四周,注视。
10.仆夫:车夫。
11.泣数行:因悲伤而泪流满面。
12.往年天子:指汉武帝时期。
13.明堂: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14.厥材:其材,指这些珍贵材料。
15.燕山之石:指产自河北燕山的石材,因质地细腻、坚硬而得名。
16.要荒:边远荒僻之地。
17.守臣:指当时负责保护这一地区的官员。
18.功名亟:急于求取功名。
19.檄书:朝廷发布的文书或命令。
20.程途:旅途中的道路。
21.积尸道上:路上的尸体堆积如山。
22.终朝:一整天。
23.金牛力:指凿刻石碑所需的力量。
24.终朝尺寸移:一天之内移动了这么一点点。
25.积尸:尸体。
26.黔南:今贵州南部地区。
27.旅獒:《尚书·旅獒》是一篇记述周武王训导贵族的文章。
28.老臣策:古代大臣的谋划或建议。
29.枸酱:枸树结的果实,味酸甜,可作调味品。
30.千载行人增叹惜:千百年来行人对此发出感叹和惋惜。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大理的苍山、洱海、剑湖等风景名胜区中的三块巨大的岩石,它们矗立在荒凉的驿站旁,被云雾环绕着,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诗人赞叹这块石头来自遥远的点苍山,它是多么难得一见的珍宝!
诗人对这三大石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用“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来形容这三块巨石的美丽壮观,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三块巨石的感慨之情。他曾听到过一个关于这三块巨石的故事,据说它们是在遥远的古代被一位神仙所创造,然后被放置在了这片土地上。因此,这三块巨石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诗人通过描述这三块巨石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特征,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珍贵和独特之处。他认为这三块巨石不仅美丽壮观,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发展,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因此,诗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