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云门览大荒,横山楼殿自隋唐。
松摇万古龙鳞动,杖入诸天鹤路长。
今古浮名俱幻寂,乾坤风色各苍茫。
尘心合共藤萝约,笑拾峰头明月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题干和选项的要求,然后根据有关要求,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选项符合题意即可。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独上云门览大荒”,意思是我独自登上云门寺来观赏那辽阔的荒原,这里“览”是“赏”的意思;

“横山楼殿自隋唐”,意思是在山上的楼殿是隋唐时期建造的,这里“楼殿”是“古迹”;

“松摇万古龙鳞动,杖入诸天鹤路长”,“松摇”“龙鳞动”是比喻,“诸天”代指佛国,“鹤路长”指登高的路很长,“杖”是拄着的棍子,“鹤路长”指山路遥远,所以“杖入诸天”就是拄着拐杖登上高山;

“今古浮名俱幻寂,乾坤风色各苍茫”,“浮名”指的是虚名,“幻寂”是指虚幻的寂静,“乾坤”指天地间,“风色”指风云变幻的景象。这里的“乾坤风色各苍茫”指天地间的风云变幻,也指世间万物的变迁;

“尘心合共藤萝约,笑拾峰头明月光”,意思是尘世之心与我一同攀附在藤萝之间,笑着去捡取山峰上的明月之光。

【答案】

译文:我独自登上云门寺来观赏那辽阔的荒原,在山上的楼殿是隋唐时期建造的。松树摇动了万古不化的龙鳞,而我在山中攀援而上

,就像进入到了诸天的高处。无论是古今的虚名还是眼前的风光,都像幻灭的影子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改变着

,而我的心灵却与它们同化在一起,我笑着去捡取山峰上的明月之光。

赏析:诗人以“独上云门览大荒”开篇,便把读者带入一个辽阔壮美的自然境界中。“览”在这里是动词兼形容词,意为“欣赏”

,“大荒”即旷野、荒野。诗人用“独上”二字,点明自己游览的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接着又写“楼殿自隋唐”,说明

这些楼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建筑。诗人通过这一层意思,进一步烘托了游赏环境的美丽壮观,为下文的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写景抒情。“松摇”“龙鳞动”,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参天的古树仿佛是一条条腾动的长龙,而游人则如仙人一般自在地攀登其

间。这既是对楼殿周围环境的描写,又是表现诗人心情的写照。“诸天”指佛经所说之天界,“鹤路长”指登高之路遥迢。诗人由松树的生动形象

联想到登山的艰辛,进而想象登临山顶所见的美景,表现出他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心愿。

诗的下两句写诗人登临山巅后的感受。“今古浮名俱幻寂”,意思是古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的、短暂的;“乾坤风色各苍茫”,意思是天地间风云变幻

、气象万千。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怆。诗人感叹世事变化无穷,人生易逝难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超脱世俗纷扰、

寄情山水的愿望。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尘世隔绝后的闲适心境:“尘心合共藤萝约”是说自己将尘世的一切烦忧都抛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笑拾峰头明月光”是说

,在这样幽深清雅的环境中,自己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时光。这几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游栖岩寺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