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胜徵前牒,方山迹著奇。
湖摇千壁动,云敛万峰移。
高岭平如掌,洪流注似卮。
百梯谁独往,五老自相随。
倚杖天何近,寻源路转疑。
孤怀劳极目,爽气自支颐。
石鼓鸣深洞,鸯浆灌紫芝。
邮骖行倦矣,林鹤怨凄其。
瑶草非难拾,桃溪会有时。
芙蓉秋露好,合与地灵期。
【注释】
①选胜: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徵:征召,这里指征求。方山:山名。②迹著奇:留下奇伟的遗迹。③湖摇千壁动,云敛万峰移:湖水荡漾,使千座山峰都为之动摇;云雾收敛,使万座山峰都为之移动。摇、敛:都是动词,意为使……动荡。④高岭平如掌,洪流注似卮:高峰如同手掌一样平坦,大江大河就像盛酒的器皿一般奔泻。卮(dié):古代的一种盛酒器。⑤百梯谁独往,五老自相随:有无数的楼梯可供游览,但没有人独自去攀登;有五位仙人相伴着我一同前往。百梯、五老:都是虚数,形容山路曲折,难以登攀。⑥倚杖天何近:拄着拐杖仰望天空,天与人的接近程度是如此之近。倚杖:依靠拐杖。⑦寻源路转疑:寻找水源的路越来越难以辨识。⑧孤怀劳极目,爽气自支颐:孤苦的心情使人劳累到极点,清爽的气息使我支撑着下巴。⑨石鼓鸣深洞,鸯浆灌紫芝:石鼓在深深的山洞里发出轰鸣声;用香草制成的饮料在紫芝中浇灌。石鼓:一种打击乐器。⑩邮骖行倦矣,林鹤怨凄其:邮车和马匹都感到疲倦了,树林中的仙鹤也发出了哀怨之声。邮骖:指马和车辆。邮、骖:都是古代的车驾。⑩瑶草非难拾,桃溪会有时:瑶草很容易找到,而桃溪却难得遇见。瑶、桃溪:都是实指,瑶为山名,桃溪为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游方山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把山水写得如在眼前,神清气爽,引人入胜。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写诗人选择方山游玩。方山,即著名的方山子,在今江西瑞昌县西二十里。诗人登上此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方山迹著奇”。这个“迹”字用得极其精当,它概括了方山自古以来就以奇异著称于世的特点。诗人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特点,正是因为它对游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一句诗,从侧面烘托出方山景色之奇丽,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紧承前句而来。诗人面对如此奇特的方山,不禁赞叹不已:“湖摇千壁动,云敛万峰移”。意思是:湖水荡漾,连千丈峭壁都被摇动了;云雾收敛,连万座山峰都移动了。这一联写景十分传神。湖面上的涟漪,仿佛是千丈峭壁被摇动所产生的;云彩的流动,仿佛是万座山峰被移动所留下的。这些描写虽然很夸张,但却生动逼真,让人感觉十分真切。
颈联紧承颔联而来。诗人进一步描绘方山的秀美风光。他写道:“高岭平如掌,洪流注似卮。”意思是说:高峰如同人们手中的一只小酒杯一样平坦;大江大河像盛满美酒的杯子一样奔腾不息。这一联诗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方山的高大雄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高岭”和“洪流”的刻画,展示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之美。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情:尽管自己独自一人登山观景,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而那些仙人却与我相伴同行,一路畅谈笑语。这一句诗表现了作者与仙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诗人还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其次,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既简洁又形象;最后,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关键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