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
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寄,孤舟月更明。
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诗句一: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到黄牛峡的景致,江水绕过白帝城,表达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观。”春到”二字传达出季节的转换与生机勃勃,”黄牛峡”是一处具体的地理名称,而在这里,它被赋予了生动的生态和人文色彩。”江辞白帝城”则形成了一幅画面,江水似乎在向古老的白帝城告别,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
诗句二: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黄牛峡的自然特征。”楚云”指的是位于湖北一带的高耸山脉,其云雾缭绕的景象被描述得高远而持久。”巴水”则是指流经此地的长江支流,虽然流动不息,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的”不落”和”无声”不仅形容了云和水的状态,也暗喻了诗人对这种景色的赞叹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诗句三:绝塞书难寄,孤舟月更明。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身处边陲之地的情感体验,”绝塞”即边塞,通常指远离尘世喧嚣、人烟稀少的地方,”书难寄”则表现了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怀却因为地理位置偏远难以送达的无奈。而”孤舟月更明”则是一种孤独但不失浪漫的景象,月亮在水中显得更加明亮,为这样的场景增添了一层清冷而宁静的色彩。
诗句四: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这句诗捕捉了夜晚黄牛峡特有的氛围。”棹歌”通常指的是划船时伴随的歌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当地人唱给夜晚划船的人们听的小曲。”自短”意味着歌声悠扬而简短,”几处夜猿鸣”则描绘了山中夜晚传来的猿猴叫声,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野性之美。
诗句五:绝塞书难寄,孤舟月更明。 这首诗的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从春天的来临、自然景观的描写、个人心境的抒发,到对边塞文化的反映,再到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整体展现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对黄牛峡自然美景的真实记录,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