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荐体野黄羊,湩酪盛来可可香。
绕席胡儿争劝进,堪怜好歹太师尝。
【注释】
“阶前”五句:在阶前,向妇女们荐献野黄羊。“荐体”,指进献。黄羊,指羊肉。“可可香”,指酒香浓郁。“绕席”,指围坐在席边。胡儿,指少数民族中的男子。“太师”,指唐睿宗李旦的别称。“尝”,指曾经享用。
【赏析】
《阅边古北口使宅行酒四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此为第四首。此诗通过描写宴会中胡儿劝饮的情景,反映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阶前荐体野黄羊,湩酪盛来可可香。
绕席胡儿争劝进,堪怜好歹太师尝。
注释:
阶前,台阶之前。荐体,指进献食物,此处指进献野黄羊。黄羊,即黄羊羹,是一种用黄羊肉煮成的肉羹。可可香,形容酒香浓郁。湩(zhù)酪(lào),用牛奶制成的乳制品。盛来,拿来。可可香,形容酒香浓郁。绕席,指围坐在席边。胡儿,指少数民族中的男子。争劝进,指纷纷劝饮。可怜,可爱。太师,指唐睿宗李旦的别称。尝,指曾经享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中胡儿劝饮的情景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首先,诗中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阶前献上黄羊羹,湩酪之香令人陶醉。接着,胡儿们纷纷劝饮,他们争先恐后地劝主人喝酒,表现出他们对主人的敬爱之情。然而,这些胡儿们却不懂得分辨好酒与劣酒的区别,只是一味地劝主人饮酒。这种不识好坏、盲目奉承的做法令人感到可悲可笑。最后,诗中借太师之口表达了对胡儿们的同情与关怀之情。他感叹道:“可怜好不好太师尝。”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胡儿们无知无识、盲目奉承的不满,也暗示了他对胡儿们的关爱和怜悯之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它以宴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宴会中的场景、胡儿们劝饮的情景以及太师的感慨之情,展现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作者对边地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之情,以及对他们的关爱和怜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