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太华山寺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石床横架万峰西 - “石床”指的是寺庙中的石质床榻,“横架万峰西”形容石床横跨在群山之间,仿佛连接了东西两侧的山峰。这里的“万峰”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石床横架”则形象地表达了石床横跨众多山峰的壮观景象。 - “万峰”和“石床横架”都是强调山峰的数量和石床的雄伟
【注释】 “阶前”五句:在阶前,向妇女们荐献野黄羊。“荐体”,指进献。黄羊,指羊肉。“可可香”,指酒香浓郁。“绕席”,指围坐在席边。胡儿,指少数民族中的男子。“太师”,指唐睿宗李旦的别称。“尝”,指曾经享用。 【赏析】 《阅边古北口使宅行酒四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此为第四首。此诗通过描写宴会中胡儿劝饮的情景,反映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马道驿丞歌 《马道驿丞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年老多病的驿丞,在仕途上不得志、穷愁潦倒,但仍然忠君爱国。 马道驿臣八十五,身寄西秦家东鲁。 马道驿丞年八十有五,他一生漂泊不定,长期住在边地。 耳聋齿脱鬓如霜,出入逢迎状伛偻。 耳朵聋了牙齿也掉光,头发全白了,行动蹒跚像弯着腰。 路接青桥与武关,栈道崎岖无与伍。 驿站的路连接着青石板铺成的桥梁和武关,山路曲折崎岖没有同行的人可以交谈。
注释: 紫貂和丹韐,都是古代妇女的装饰品。这里指胡族妇女。 胡姬,指的是胡族的女子。 当筵,在宴席上。进酒卮,是指斟酒进献给客人。 乞得,是说得到的意思。一瓢,是形容数量很少。挨次,是按照顺序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胡族妇女在古北边塞宴会上的热闹场景。诗中的紫貂、丹韐、胡姬等词汇,都带有一种浓厚的异域风情,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诗人以紫貂和丹韐为胡族妇女装扮
【注释】 敖山人:作者的朋友,名不详,字山人。 九十:这里指九十日。 栖迟高枕:谓在山中安闲自在。 红雨千山落:谓春雨如血,洒落在青山绿水之中。 春声杜宇:即杜鹃,其叫声似“杜宇”,故称。杜宇,鸟名,鸣声哀怨,多于暮春鸣叫,古人常以之比喻悲凄的音调或情意。 【译文】 九十天的光阴大半过去,山居闲适想怎样过呢? 夜来春雨纷纷洒落满山岗,留得多少啼苦的杜鹃声。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病后初愈时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张昱。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古北口边关,一位胡族妇人带着她的部族来叩关行酒的情景。 第一句“震天金鼓动辕门”,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震天的鼓声使得辕门前的尘土飞扬。这里的“震天金鼓”象征着战争的气氛,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第二句“稽颡胡儿首尽髡”,描述了胡族人民在战争中失去头饰,形容他们被打得狼狈不堪。这里的“稽颡”是一种表示敬意和谢恩的动作
这首诗是诗人登上会宁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会宁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下面是逐句翻译: 黯淡山城古会州,胡天双目尽高丘。 春深柳色犹霜雪,日落边声起戍楼。 塞雁啼云皆北向,浊河归汉亦东流。 乘槎岂是穷原使,投笔虚疑定远侯。 注释: - 黯淡山城古会州:暗淡的山城,古老的会州。黯淡,指景色显得阴沉或暗淡。山城,指的是位于山区的城市。古,表示历史悠久。会州,即今天的甘肃会宁。 - 胡天双目尽高丘
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古北口一带的匈奴妇女扣关行酒的情景。全诗如下: 诸部匈奴晓扣关,穹庐千里过青山。 隔河拍手呼儿女,来见东巡大朵颜。 注释: 诸部匈奴:指居住在边境的各个部落的匈奴人。 扣关:扣问关令,表示要进关。 穹庐:古代匈奴人的帐篷。 青山:山名,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境内。 隔河拍手呼儿女:隔着河对岸的妇女们拍着手呼唤自己的儿女。 大朵颜:指大青山,是当时长城外的一道山岭。 赏析:
【注释】 戎马:指战争。东防:防御东方,即防御吐蕃。寒川落木时:指深秋季节。镝(dié)鸣:战鼓声,此处指战号。雉兔:野鸡和兔子。旌旗:军旗。梦里江湖隔:梦中的山水与眼前的景象相隔。行间:旅途之中。鬓(bìn)发:两鬓的头发。 【译文】 戍边归来,已是冬天了,在峨眉山营中作客。 战马长啸,惊飞了山中的野兔,草木落叶,霜气浓重,湿透了旌旗。 在梦中的江南风光,隔着千山万水;旅途中,两鬓的白头发
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 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寄,孤舟月更明。 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