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泰
春宵难孤眠,清晓易双曙。 既自未逢新,那能不怀故。 新欢犹水萍,故人似风絮。 寄衣今已迟,裁书昨复误。 祗对银缸花,不识金微路。 干戈信纵横,营垒几屯聚。 未见奏凯还,更闻代人戍。 岂忘君年衰,复恨妾颜暮。 流机积寸丝,剪刀惊尺素。 徘徊明月前,形影自相顾。 诗句注释: 1. 春宵难孤眠:春天的夜晚,难以入睡。 2. 清晓易双曙:清晨时分容易看到两个太阳(指日出)。 3. 既自未逢新
诗句:罗衣空自熏,舟航不惭憩。 翻译:衣服已经旧了,但没有人去清洗它,所以衣服上仍然留有香味;船航行得足够快,以至于没有感到疲倦。 注释: - 罗衣:指古代妇女的衣服,通常由丝绸或丝麻织成。 - 熏:此处指的是衣物上的香气,暗示衣物的质地好,能够保持新鲜。 - 舟航:船只和航行。 - 不惭憩(jīn):意思是船航行得足够快,以至于没有感到疲倦。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的衣服虽然旧了
诗名:寄武林朱九疑 湖上轻风拂柳条,美人吹笛向平桥。 欲知胥浦潮初退,正是秦淮雪半消。 我们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湖上轻风拂柳条” - 湖上:指的是湖面上的景色。这里的“湖”,很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湖泊,如西湖、太湖等。 - 轻风拂柳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轻风拂过湖面,带动了柳树的柳条轻轻摆动,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这一句通过视觉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以及手法等。 本题中,“桃花落尽客重来”一句,意思是:桃花凋谢了又重新开了,游子们也回来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光明媚时,游人纷纷来到这美丽的乡村赏花游玩;当桃花落尽的时候,他们又匆匆离开了。“明月高悬照酒杯”,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洒在杯中酒上
诗句翻译: 寄迹山中漱碧泉,不将车马老华年。 青鞋迹遍川原底,《白苎歌》传妓女先。雨湿絮粘骄马辔,风吹酒绉玉鳞船。秣陵秋老芙蓉发,迟向江头看月圆。 鉴赏: 这首诗是盛时泰酬梁伯龙的作品。盛时泰是明朝的诗人,字仲交,号云浦。他的诗作在明末清初享有盛誉。这首诗以“寄迹山中漱碧泉,不将车马老华年”开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接着,他用“青鞋迹遍川原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针对全诗而言的,因此考生在分析时,不仅要指出每句的内容和作用,还要注意分析整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城山访邻叟 独是躬耕处,相依亦有君。 城山访邻叟:城山是作者隐居之所。城山访邻叟,是说作者去城山拜访邻居老人
诗句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绀殿珠宫结驷行,登台共豁远游情。” - 注释:绀殿和珠宫指的是华丽的宫殿,结驷行形容贵族出行的奢华。远游情指对远方的向往或旅行的心情。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贵族阶层在雨花台上的豪奢场景,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远方探险的向往及情感。 第二句:“林花雨霁双峰出,云木凉生一鸟鸣。” - 注释:林花雨霁即雨后林中的花朵盛开,双峰指两座山峰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望凭虚阁外山色赠詹东图因寄陈仲鱼 - 望:期望 - 凭虚阁:一座高阁,位于山顶 - 山色赠詹东图:将山色作为礼物赠给詹东图(可能是一位朋友) - 因寄陈仲鱼:因此写信给陈仲鱼(可能也是一位朋友) 2. 春云如黛点钟陵 - 春云:春天的云 - 如黛:像黑色 - 钟点陵:地名,可能是一个地点名 3. 湖水生波尽解冰 - 湖水:指湖泊或河流 - 生波:产生波澜 - 尽解冰
燕子矶 渺渺寒潮带石矶,潮声山色两相依。 阴云翻浪明秋日,霞气蒸林生晚霏。 巴蜀船从巫峡下,荆吴人自海门归。 听歌酌酒银河曙,坐见高天一雁飞。 注释: - 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长江中的一处著名景点。 - 渺渺寒潮带石矶:描述的是燕子矶附近的景象,寒潮带着潮水,石头上的燕子矶显得更加孤寂。 - 潮声山色两相依:描述了潮水的声音和周围的山色相互依存,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润归的僧人的怀念之作。诗中通过描述润归生前与自己的交往,以及死后挂蒲团、弹锡杖等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感情和怀念。 宝应朱公曾乞蒲团于僧润归榇江州润乃买舟赴葬挂树而去 - 宝应朱公曾向僧人润归借过蒲团,润归还江州后,买了船去送葬,然后把蒲团挂在树上。 生前曾与结幽期,身后冥交独有师 - 在生前,朱公与润归有着深厚的友情,但在死后,只有润归是他的老师。 为挂蒲团思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