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是躬耕处,相依亦有君。
山从千嶂绕,径向一林分。
水满渔竿觉,苔香屐齿闻。
从余深隐好,莫使勒移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针对全诗而言的,因此考生在分析时,不仅要指出每句的内容和作用,还要注意分析整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城山访邻叟
独是躬耕处,相依亦有君。
城山访邻叟:城山是作者隐居之所。城山访邻叟,是说作者去城山拜访邻居老人。
独是躬耕处,相依亦有君:独自躬耕,相互依存,也是你的家。
【译文】
城山上我找到了隐居的邻居老人,你与他共同劳作,他也是你的依靠。
山从千嶂绕,径向一林分:群山环绕着城山,小路通向竹林。
水满渔竿觉,苔香屐齿闻:水涨满渔人的鱼篓,闻到了泥土上苔藓的味道。
从余深隐好,莫使勒移文:跟随我一起隐居生活,不要因为世俗的名利而改变初衷啊。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通过写自己和邻居老人在城山共同劳作的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抒发了自己不慕功名利禄、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交代了与邻居老人共同耕种的地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独是躬耕处”一句点明诗人与邻居老人共同劳作,表明两人关系密切。“相依亦有君”中的“君”字指邻居老人,表现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两句写出了他们的共同之处,也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这种生活的珍视。
后三句具体描述了他们共同劳作的情形。“山从千嶂绕”“径向一林分”,写山势起伏,山路曲折;“水满渔竿觉”“苔香履齿闻”,描绘出一幅渔翁满载而归、踏着湿润的泥土回家的图画。这些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莫使勒移文”意思是不要因为世俗的名利而改变初衷啊!这既表明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也表示了他不会因世俗的眼光而改变初衷。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包括景物的描写、动作的描写等,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田园生活。诗人还善于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答案】
城山访邻叟
独是躬耕处,相依亦有君。
山从千嶂绕,径向一林分。
水满渔竿觉,苔香履齿闻。
莫使勒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