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暑不侵,芭蕉堕新绿。
茅亭有高士,清溪时濯足。
天风吹葛巾,醉向亭中宿。
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

【注释】

松屋:以松为屋,以松为门。

高松暑不侵:松树高大,夏日里也不受暑气侵袭。

芭蕉堕新绿:芭蕉叶在雨后刚刚长成,颜色鲜绿。

茅亭有高士:茅草做的亭子中有高士居住。高士指志向远大、超然脱俗的人。

清溪时濯足:清流中的溪水中时常洗着脚。

天风吹葛巾:天风吹拂着葛布头巾。葛巾是古代的头饰。

醉向亭中宿:酒醉后在亭子里休息过夜。

悠然忘市朝:悠闲自得忘记了世俗的繁华喧嚣。

醒来饭黄犊:醒来后吃了喂在田里的黄牛(比喻勤劳耕作)的饭。

【译文】

高耸入云的松树不怕酷暑,雨后的芭蕉叶才长出鲜绿的芽。

茅亭中有位高人居住,溪水清清常常洗脚。

天风吹来,葛布头巾随风飘逸,我沉醉在亭中,忘了归途。

我悠然自得,忘掉了尘世的烦嚣,醒来时吃了黄牛(耕田)所吃的饭。

【赏析】

此诗描绘一幅闲适自在的生活图景。前四句写松屋茅亭的高士生活,后六句写诗人的逸情。全诗意境清新,风格淡雅,语言朴素,表现了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安逸的精神境界。

开头两句“高松暑不侵,芭蕉坠新绿”,描写了作者对高松和嫩绿芭蕉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下文的逸情作了铺垫。

“茅亭有高士,清溪时濯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高士之间的交往情景。诗人与高士一起居住在茅亭之中,共同欣赏着清溪的景色,时而一同在清溪中洗脚。这里的“茅亭”和“高士”都是诗人所喜爱的景物和人物,通过与他们在一起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接下来的四句“天风吹葛巾,醉向亭中宿;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逸情。诗人在夜晚饮酒至醉,被清风轻轻吹拂着葛巾,仿佛进入了神仙般的境界。他在这里悠然自得、忘却尘世的纷扰,直到晨曦初照时分才醒来,吃了黄牛(耕田)所吃的饭菜。这四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饮酒至醉、悠然自得的情境,还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劳动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最后两句“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则是对诗人逸情的再次强调和总结。这两句诗意脉相连,相互呼应,既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又展示了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相互交融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寄托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