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题画四首·其一(其二、其三)》的第四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流水响时石碍,好山缺处云遮 注释:当溪流流淌的声音响起时,石头会阻挡它;好的山景在缺少的部分被云雾遮掩。 赏析: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第一句通过描写溪流的声音与石头的关系,表现了溪流的流动与石头的阻碍
【注释】 折枝牡丹:即《折枝》牡丹诗。 沉香寂寞久无欢,何况杨家百宝阑。 沉香:沉香木,一种名贵香料。这里借以比喻高洁的品格。 寂寞久无欢:长期孤寂,没有欢乐。 杨家:指杨贵妃家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长恨歌》,其中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和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百宝阑:指杨家豪华的庭院,各种珍宝琳琅满目。 池馆买栽谁到老,不如聊写折枝看:在美丽的池塘或庭院中栽种牡丹,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
【注释】轧鸦:渡船。㾕𤶬:马。萧寺:佛寺。罢晨钟:停止敲晨钟。残雪:未融的雪。飘洒:随风飘落。赏析:此诗写诗人在萧寺听到晨钟声,看到残雪飘洒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首句写船行江上,次句写马过关山,三句写萧寺钟声,四句写残雪飘零,全诗以“画”字贯串,用笔工巧,语言清新,富有画意
注释:墨菊的二首诗中的第二首。靖节,指陶渊明,他的隐居之地叫桃花源,所以后人称他的归隐为“三径荒芜”。这里的“三径”指的是陶渊明在南山脚下开垦的三条小路。“靖节”,是陶渊明的号。“缁尘”是指僧人的黑色衣服,这里用来比喻世事沧桑、人心不古。“眼”在这里是“眼睛”的意思。“义熙”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从公元360年到372年。“只恨黄花与昨非”意思是说,我惋惜的是,曾经的友情就像这凋谢的菊花一样
墨菊二首 其一 释义:傍晚时分,我在书房里用笔蘸着墨汁,写下了两首咏墨菊的诗。 译文:傍晚时,我开始用墨汁写诗,我写了关于秋色的诗句; 注释:夕餐,傍晚时分吃饭。楚人辞,楚辞,一种古代诗歌体裁。晚遇柴桑亦赋诗,傍晚时在柴桑这个地方也写下了诗。何似颛工写秋色,我是否像屈原一样擅长写秋天的景象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傍晚时分,一边品味着美食,一边挥毫泼墨,创作出两首以秋色为主题的咏墨菊诗
【注释】 西郊:指京城的西面,即长安城。乌皮:黑色有光泽的木料,此处指黑漆涂饰的书桌或书案。 尔:你的。 得喜:得到喜讯。 傍檐枝:在檐下。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俞原举寄来《雪中见寄》诗后作者应和之作。此诗前两句写自己独处时对友人来信的喜悦,后两句则描写出外赏雪时的惊喜。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无华,是一首很有特色的酬赠诗。 “西郊风雪满天时”,开篇点题,交代了诗人此时所处的环境
墨梅 雨后新芽,烟梢的笔意新颖,东涂西抹宛如真实。冰肌玉骨,浑然天成的梅花,别是一番孤山的春色。 翻译: 在细雨过后,新芽从烟梢中生长出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笔意新颖,仿佛是东涂西抹出来的,但实际上却像是真实的。梅花的冰肌玉骨,让人感到它不是旧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来自孤山的春天。 注释: - 雨蘖烟梢:雨后新芽,烟梢中的新芽。 - 笔意新:用笔触描绘出新的意境。 - 东涂西抹
诗句释义与赏析 美人镜中影 - 释义:美人在镜中的倒影(或影子)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镜中人形象的深刻感受,强调了视觉与心灵的互动。 画中元是镜中人 - 释义:画作中的人,其实是镜中的自己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指出了艺术与自我形象之间的联系,以及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自我投射。 看画何如览镜亲 - 释义:观看画作与直接面对镜子的感觉有何不同 - 赏析
注释:我在梅雪轩中煮茶,倚在栏杆边看雪和梅花。新年里第一次清赏梅花,把它当作人间胜事来夸赞。 赏析:此诗写新春初逢的赏梅之乐,以梅、花、雪三个意象构成一幅意境高远、韵味独特的画卷。起句“梅雪轩中雪煮茶”一句,将梅雪、煮茶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巧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倚阑和雪看梅花”,一个“倚”字,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情表达出来。而“和雪”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分析其情感。 “月明风细水无波”意思是:明月当空,微风拂面,水面如镜,无浪起皱。“客有吹箫自倚歌”,意思是:客人正在吹箫自唱自舞。“东望武昌夏口口,山川如此感怀多”,意思是:向东眺望武昌,夏口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感慨万分,思绪万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写了作者在赤壁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联描绘出一幅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