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强近无亲骨肉稀,糟糠有妇不胜衣。 到家说与痴豚犬,好护瓜田待我归。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 强近无亲骨肉稀:近期里没有亲人的陪伴,感觉孤独且骨肉(指兄弟姐妹或亲属)稀少。 - 糟糠有妇不胜衣:形容生活简朴,妻子虽然贫困但仍然节俭,以至于连衣服都穿不下了。 - 到家说与痴豚犬:回到家中时,向那些无知的家畜(可能是指家中的狗或其他动物)讲述自己的经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切。 -
这首诗是诗人对屏风上的画作所作的两首诗。第一首描绘的是一幅以杏花和柳树为主题的画作,通过杏花如锦、柳如丝这样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画中景色的美丽与和谐。然而,诗人在看到这样一幅美景时,却觉得它不过是一个模子画出的意思而已,没有必要在画里再题写诗句。 第二首则是诗人自己作的诗,表达了他对于这种画作的看法。他认为,画作的美,不在于文字,而在于画本身。因此,他并不认为需要在画里再题写诗句。
注释: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是我家,我已经没有官职了也如闲适自如。 种药养花筋力都感到疲倦,北窗高枕教儿书。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的诗。首句写居所环境,茂林修竹为家,说明作者已经辞官归隐。第二句直接点出“无官”,但“自若”则又表明他并没有因此感到不适,反而觉得自在,因为自己已经超脱名利,不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第三句说“莳药种花筋力倦”,说明作者在隐居生活中,已经把精力都用在了园艺上
草茅蔽野出无蹊,意指荒凉的草堂被茅草和杂草遮蔽,以至于难以找到通往其门前的小径。 寥落衡门水竹西,形容衡门旁的水竹显得萧索而荒凉,西侧意味着方向的指向,也暗示着诗人对这一片环境的孤独和冷落感受。 客人至尚能留一饭,表达了即便在客至之际,主人也能提供简单的饮食招待,表现出一种朴实与谦逊的生活态度。 小儿沽酒妇蒸藜,描述了小儿为客人购买酒来款待,而妇人则在蒸食藜菜
【注释】 梦茂名兄二首:诗人在梦中多次梦见好友。 两夜郎官入梦频,今朝报喜应斯人:梦中两次梦见了好友,这次梦见他来报喜讯。 侍仪岂是无凭语,只恐衢州信未真:梦中的使者难道没有凭据吗?只是恐怕你到衢州的消息并不真实。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春天,诗人任江陵府(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与李汉、崔群等同游南湖,有感而作此诗。 首句“两夜郎官”即指梦中的“两夜郎”,诗人以梦境为题材
诗句释义: 1. 池塘春草梦依依 - 这句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池塘,梦中的草仿佛在轻轻地摇曳。"梦依依"暗示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同梦中的草一样难以割舍。 2. 明月清风半掩扉 - 描述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明亮的月光和微风轻轻吹动着窗帘,给人一种温馨而平静的感觉。 3. 今夜灯花何太喜 - 这里的"灯花"通常指的是灯芯上的花状装饰,象征着节日或喜庆的气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时间、空间上发生的事,并结合文本具体的语境,根据文中的重点字词与语句来推断其意思。 本首诗前两句写细君与“我”同梦夜发书的情景;第三句写“我”的感怀;后两句是说“我”的感怀能感动天地,使万里之外的人知道,收到家书,也如在身旁一样。 【答案】 ①细君与“我”同梦夜发书。
【注释】 茂名兄:这里指作者的好友王茂名。抚字:安抚和教育,这里代指治理、管理。转官:改任官职。 【赏析】 《梦茂名兄》是一首五律,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久无书札报平安”,这是说好久没有听到朋友来信,心中很是惦念。“正惧蛮方抚字难”则是说,我担心在蛮荒之地(指边远地区)治理百姓、教化百姓有困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工作上的压力感。 第三句“喜见故人亲口说”
今夜平分一半秋,可怜兄弟不同游。 片云将雨非无意,天上姮娥亦为愁。 注释与赏析: - 今晚的天气仿佛将秋天的温暖平均分配给每个人,但却让远在他乡的兄弟们无法一同庆祝这一美好时刻,他们不能团聚一堂,只能各自怀念着对方的陪伴。 - 片云即将下雨,并不是偶然,也不是无心之举,这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正如月亮中的嫦娥(姮娥),她对人间的思念和忧愁也表露无遗。 -
别时容易见时难,对酒当歌且尽欢。 不就目前同一醉,明朝何处盻征鞍。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别时容易见时难:指分别时容易,而重逢时却难以预料和等待。 2. 对酒当歌且尽欢:在朋友相聚时,应畅饮高歌,尽情享受欢乐时光。 3. 不就目前同一醉:不应沉溺于当前的欢乐之中,忘却未来的责任或使命。 4. 明朝何处盻征鞍:暗示着明日的行程将如何,或许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