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忆武功兄 宗亲零落重期功,马首何时得向东。 二十年来乡里变,半登鬼箓半称翁。 注释:宗亲零落重期功,马首何时得向东。 二十年来乡里变,半登鬼箓半称翁。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董纪的《次韵俞东村见示四首·其三·忆武功兄》。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变化和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家族衰败、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别时容易见时难,芳草萋萋不忍看。况是春深无雁过,到家谁与寄平安。” 董纪的《与俞原肃留别十首》之九,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明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刻的深刻感受,更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归家后亲人的思念,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下面将从诗句、译文、关键词注释、赏析四个部分详细解读这首诗。 诗句解析 - “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容易见时难,渺渺春江送木兰。 三叠阳关休唱尽,一声凄楚一心酸。 注释: 1. 别时容易见时难:形容分别时感觉容易,但再次相见时却感到困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和重逢的艰难。 2. 渺渺春江送木兰:春天的江水渺茫,仿佛要送走木兰,象征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无尽的思念。 3. 三叠阳关休唱尽:阳关是古代一首著名的离别歌曲,这里表示在离别时不要唱完这首歌,以免增加离别的哀愁。 4. 一声凄楚一心酸
【注释】 与俞原肃留别:与友人俞原肃告别。 留别:离别。 传语:托人捎带信息。 不如:比不上。 临行:即将出发前。欲:将要。发:出发。盘桓:徘徊,逗留。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离别时的欢愉,见时的痛苦,这是多么令人愁苦的事情啊!朋友之间见面的机会太少了,所以一见面就感到痛苦万分,难以自禁!与其让朋友捎来信息,还不如我们见面畅谈,彼此亲口道别更好。但是临行的时候却又犹豫不决,徘徊不前,不想离开
【注释】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这是诗人与友人俞原肃分别时的留别诗。原肃,字子举,号东皋,建昌(今属江西)人,曾为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等职,有文名,早卒。《四库全书总目·唐宋八大家文钞》云:“原肃才识宏博,而诗尤工丽。” 别时容易见时难:离别的时候容易,见面的时候难。 和恨和愁写一摊:把心中的怨恨和忧愁写在一起。“和”通“合”,会聚之意。“写”通“泻”,倾倒之意。 若遇后来相忆处
别时容易见时难,无计相留看牡丹。 去向洛阳城里过,不知何处可凭阑。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情感表达:这句话表达了离别时的轻松与重逢时的困难。通过对比“容易”和“难”,诗人突出了相见时的情感压力,暗示了重逢的不易。 - 象征意味:牡丹常被视为富贵与荣华的象征,此处可能隐喻双方的关系或未来的合作前景。 2. “无计相留看牡丹” - 情感加深
注释:离别时很容易,相见时却很难,不要把我当成平常的客人看待。 二十年来只逢此一次机会,经过四千里路到达长安。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别”字,以“见时难”与“别时易”作强烈对比,既照应了题目中的“留别”,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颔联写别后重逢之难,用夸张手法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颈联写离京返家之难。尾联写归途之难。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游子久别重逢的复杂情感,既有欣喜、激动,也有惆怅
诗句释义:离别时容易,相见时困难,屈指一算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光阴。 译文:离别的时候总是那么容易,但是再次见到的时候却很难。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每次去并州都会感觉像是回到了故乡一样。 注释: ①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②别时容易见时难,屈指凡经廿岁寒。③更去更来能几度,并州已作故乡看。 赏析:
【注释】 小径:小路。亚花阴:即“花阴”,指花丛之中,亦作“花阴”。墙隈:墙的拐弯处。回得风如旋: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旋转。几许深:形容落地残红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小诗。全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写得很有意境。 “小径斜穿入竹林,曲阑通转亚花阴。”起句点出小径,是一条曲折的小道,它从竹林中穿过,又通向一个有栏杆的园子。这两句写景很具体,也很有特色,小径、竹林、曲阑、花阴
诗句原文: 别时容易见时难,我钓吴淞尔钓磻。 遮莫子牙钩饵大,四腮风味属张翰。 注释: - 别时容易见时难:指分别时容易,相见时就困难,表达出重逢时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 - 我钓吴淞尔钓磻:我选择在吴淞钓鱼,而你选择了磻溪,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不同选择的尊重和理解。 - 遮莫子牙钩饵大:即使姜太公(子牙)的钩饵再大,也无法捕获我的心意。 - 四腮风味属张翰:张翰以诗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