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容易见时难,和恨和愁写一摊。
若遇后来相忆处,聊将纸上笔踪看。
【注释】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这是诗人与友人俞原肃分别时的留别诗。原肃,字子举,号东皋,建昌(今属江西)人,曾为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等职,有文名,早卒。《四库全书总目·唐宋八大家文钞》云:“原肃才识宏博,而诗尤工丽。”
别时容易见时难:离别的时候容易,见面的时候难。
和恨和愁写一摊:把心中的怨恨和忧愁写在一起。“和”通“合”,会聚之意。“写”通“泻”,倾倒之意。
若遇后来相忆处:倘若以后还能相见思念的地方。
聊将纸上笔踪看:姑且看看纸上的笔迹吧。
【赏析】
《送东皋陶先生序》云:“吾年十七,始知读书,自少至老,二十有八年矣。”此诗当作于元和五年(810)秋末冬初。当时,作者在浔阳任江州司马,与友人俞原肃分别,作此赠别。
首联说,离别时很容易,可见面却很难。两句中,“容易”对“难”,“别时”对“见时”。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总结。
颔联是说,如果将来再有机会相见,就不妨把心中所存的怨恨和忧愁写在一张白纸上,让它们倾诉出来。两句中,“容易”对“难得”,“见时”对“忆处”。“容易”是对“难”,“见时”是对“后”。
颈联说,假如今后还有机会相见思念之处,那么就姑且看看纸上的笔迹吧。两句中,“容易”对“难得”,“见时”对“后”。
尾联说,既然这样,那么还是不要写了。因为,如果把心中的怨恨和忧愁写出来,反而会更加加深自己的痛苦。两句中,“容易”对“难得”,“见时”对“后”。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深沉。它以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表现了自己在宦海浮沉中的苦闷和无奈,也表现出自己渴望自由超脱、追求精神解脱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