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潜
柏井早行有怀(注释) 柏井:即柏井县,今安徽泾县。 早行有怀:早晨行走时有所感怀。 柏井朝行过短亭,日高犹未出林坰:早晨在柏井县走过一座短亭,太阳已经很高了,但人还没有出林邑郊外。 远山积雪连云白,阴壑层冰带石青:远处的群山覆盖着白雪,连成一片白色;深谷中层层叠叠的冰封住了石头,呈现出青色。 一寸丹心思伏阙:一尺长的红色丹心,我日夜想着朝廷。 十年甘旨负趋庭:为了国家的安定,我牺牲了个人的安逸
注释: 1. 甲午分台上京和王本中都事过居庸关韵 注释:这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在居庸关口度过时光的感受。 2. 云边薄雾初开障,雨后清风不起沙 注释:云边薄雾开始散去形成了山间屏障,雨后清新的微风不再带来泥土气息。 3. 路入天关还作客,境非人世欲忘家 注释:道路进入天门关,仿佛成了异乡人,但心境却想要忘却尘世的羁绊。 4. 涓涓石溜鸣苍玉,闪闪林霏散彩霞 注释:溪流潺潺,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
这首诗是作者送弟弟彦斌还乡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和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送彦斌弟还侍 2. 我方避地贫尤甚,子独还乡岁又阑。 我正在躲避战乱而生活困难,而你却独自回到了故乡,岁月又即将结束。 3. 浮世风尘妨孝节,平生事业负儒冠。 浮华的世界让我无法坚守孝道,我的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但却辜负了我所学的儒家知识。 4. 空怀鹤禁陪移步
【注释】去岁:前一年。天屏:指皇宫。客:客人。今年:今年又来。屋存:房屋尚存。兵火:战争。藉:依赖,倚靠。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居的草堂被烧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对百姓的关心和关爱之情。 第一首诗,“去岁天屏客,今年又再来”。诗人回忆起了去年在成都的情景,那时他作为朝廷的官员住在天门楼下,而现在他已经回来了。这里的“天门楼”是指唐代成都城的城门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名篇背诵与理解能力。考生需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等低级错误。如“庾岭”,即今江西赣南境内的梅岭;“楼船”:指楼船战舰。 【答案】 (1)故关和田文举宪幕留题 庾岭行来见故关,居庸北去复南还。 (2)年光荏苒宦游倦,旅况萧条诗句悭。 (3)每忆楼船临海上,岂期绣斧出云间。 (4)畏途何日氛埃净,归去林泉学驻颜。 译文:
奉寄宣政院使士廉公 滦河流水绕郊扃,几度令人忆上京。 诈马晓嘶趋内苑,香车晴碾过西城。 客来毡帐书声静,公退松亭乐韵清。 江汉只今犹阻隔,愿宣德泽被群生。 注释: 奉寄宣政院使士廉公:写给宣政院使士廉公的诗歌。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北部的大青山,流经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 绕郊扃:环绕着郊园。扃,同“营”,指园林或住宅四周的围墙。 几度令人忆上京:几次让人怀念京城。 诈马
【注释】: 《连江舟行十首》,选自《全唐诗》卷二四八。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建连江一带游览时,所创作的一组纪游诗。此组诗以连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连江的所见所感及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译文】: 划开船桨,寻找水井修好汲水绳索,攀援着藤萝,沿着断崖小路行进。 佛塔高耸如同竹笋,绝壁险峻直插云霄。 峡中怪石嶙峋,风雷声壮;天象低垂,气象阴沉。 从这里经过,不再迷途误入武陵仙境。 【赏析】:
【注释】 千尺:指高峻的峭壁。苍崖裂:青色的悬崖如裂开了似的。银河一派流:形容江水奔流湍急,像银河一般地直泻而下。初疑庐阜晓,还忆石门秋:诗人起初怀疑是庐阜山的早晨景色,后来又想起在石门峡的秋景了。练带何由泻,珠帘不可钩:练带(瀑布的水帘)如何能从高处垂下呢?珠帘(瀑布)如何能从低处卷起呢? 海风江月咏,应继谪仙游:海风吹来,长江上的月亮也似乎在歌唱,仿佛是李白乘着长风破万里浪,继续他的游览。
风雪连三日,溪山异昔时。窗明宜纸帐,玉立见梅枝。 注释:这三句诗描述的是作者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看到了与往年不同的溪山景色。这里的“风雪”指的是恶劣的天气状况,而“溪山”则是指自然景观。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在连续三天的风雪中,我感受到了与往年不同的溪山之美。当窗户明亮时,我更喜欢用纸帐来营造宁静舒适的环境;看到梅花挺拔地生长,更是让我感到欣喜。
【注释】 ①滟滪:山名,在今四川宜宾县北。②谢家墩:在今四川宜宾县东。杜甫《秋兴八首》诗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即指此。③鹘:鹰类。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在夔州。诗是写连江舟行所见之景。全诗十句,可分为两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后四句为第二段。首句“绝顶崖崩堕”,写船行至绝顶崖处,崖崩如堕。次句“中流虎怒蹲”,言船过中流时,猛兽似怒蹲不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