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
兖州守王巽梧年丈招饮嘉禾堂 一别鸳行叹索居,兹来领郡意何如。 孤樽一夕萍踪合,万井三年菜色舒。 绩配西京循吏传,地仍东鲁圣人居。 携尊野醉非无事,省稼行春尽可书。 注释: 1. 兖州守王巽梧年丈招饮嘉禾堂:兖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王巽梧是当地的一位官员。他年丈邀请王巽梧饮酒于嘉禾堂。 2. 一别鸳行叹索居:鸳行,指夫妻或恋人之间。索居,即独居,形容一个人孤独生活。 3. 兹来领郡意何如
持斧威名飙四驰,山川百粤望旌旗。 九回民瘼照应苦,一疏天高听肯卑。 月照寒潭珠渐满,风传瘴海噩潜移。 罗浮绝顶榕江底,处处能镌岘首碑。 诗句注释与译文: 1. 持斧威名飙四驰:使用武力和威名在四方传播。 2. 山川百粤望旌旗: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到他们的旗帜。 3. 九回民瘼照应苦:多次处理民间疾苦,体现了同情和关怀。 4. 一疏天高听肯卑:他的奏疏得到了皇帝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5.
【注释】 先帝恩深一死轻:先帝的恩典深厚,我甘愿为国捐躯。 将军怒发请长缨:将军愤怒地拔出佩剑,请求朝廷给我一根长绳。 朝餐直待□儿灭:早上进宫吃饭,直等到辽兵消灭。□儿:指契丹族的首领李克用。 夕枕须惊圣主明:晚上睡觉时,常常因想起国家危难而惊醒。 塞雨如闻声哽咽:听到边塞上传来的雨声,仿佛是将士们悲泣的声音。 夷氛莫使势纵横:不要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使边境形势更加复杂险恶。 拟城抚顺今曾否
解析 1. “处处春郊春事忙” - 关键词:春郊 - 注释:春天的郊外,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忙碌的氛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忙着做各种事情,如耕种、种植等等。 2. “若为九十限春光” - 关键词:九十限 - 注释:这里“九十限”指闰年,即在农历上多出的一个月,通常用于调整农历与公历之间的时间差异。 -
解析 第一部分:闻辽事有感- 诗句: 飞檄才徵土汉兵,旌旗又换贰师营。 - 译文: 刚刚发布命令征召汉族士兵,旗帜已经更换成李广利的军旗。 - 注释: 飞檄 - 紧急的命令。 - 赏析: 诗中通过“飞檄”和“旌旗”两个动作描绘了迅速动员军队的场景,显示了对战事的重视和紧迫感。 第二部分:但惊庙算从天下 - 诗句: 但惊庙算从天下,便道妖氛不日平。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过滕文公庙”这一关键意象,理解其含义,并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赏析。“夹道垂杨古社荒,井田犹欲访遗疆。”这一句的意思是:夹道的杨树依然苍老茂盛,古老的祭坛已经废弃荒芜。“井田犹欲访遗疆”,是说诗人想探寻一下古代的治国之道。“井田制”是我国古代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诗句注释与赏析: 春郊:春天的郊外。 二月郊行不见梅,东风万里扑人来。 译文:二月份的郊外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东风已经吹遍了万里大地。 注释:春风(东风)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通常象征着温暖和生机。在这里,它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也预示着新的季节的到来。 雪岩白带馀寒在,夕照红留暖色回。 译文:雪后的山岩上还残留着一丝丝的寒意,夕阳的余晖留下了温暖的色彩。 注释
【注释】 惨惨:形容战乱时天色昏暗。黄尘:指战场上的尘土。日昏:太阳昏了。铁衣掩泪:指将士们穿着铁甲,面带悲伤。出关门:指从关内出来。枯磷:干枯的木炭。清闺梦:指梦中的家园。残垒:指战场的残墙断壁。紫塞魂:指边塞上的魂魄。输挽:转运、搬运。海滨:指海边地区,这里泛指前线。那可问:怎么问?驿骚:指驿站上的鼓声,也泛指战事。闾井:指里巷和街市。不堪论:无法谈论。左藏:指国库。年年匮:年复一年的匮乏
闻辽事有感 谩书缘底到中华,金白旋俘气转夸。 堪怪九关屯虎旅,不闻一剑靖龙沙。 颓垣故垒传宵柝,枯草残烟起暮笳。 塞外受降城未筑,招降空报几千家。 释义: 漫书的来路何在?中原沦陷后,金朝就大肆掠夺了。 令人奇怪的九门关口驻扎着虎狼之师,却不见他们挥舞宝剑平息黄河之滨的乱局。 曾经的城墙已经倒塌,营垒里的守兵还在夜敲更鼓,而那枯草之中又升起了晚风中的胡笳声。 边塞上受降州的城池还未修筑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及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文,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诗首联“名泉香冽劈云开,六一曾经品第来。”中“劈”是推开,“六一”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意思是说,这股清澈的泉水从天而降,冲开了云雾,直泻到人间。白居易曾在此品鉴过这股泉水,并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