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尚守
注释: 1. 孤标清夺越江波:孤标意指独特的志向或风格,这里指李公的清高之志。清夺越江波意指清超绝伦,如同越地波涛一般。 2. 十郡欣逢揽辔过:十郡,十个郡县;揽辔过,即驾驭着马走过一国,比喻治理国家。 3. 归阙倘承宣室问:归阙,回到朝廷;倘,倘若;宣室问,皇帝在宣室殿召见群臣议事。 4. 具陈民力已无多:具陈,详细叙述;民力,人民的劳力;已无多,已经很少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句注释: - “江天”指辽阔的江面与天空,“咫尺”表示距离很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远隔千里却情感相通的意境。 - “莺声”指的是黄莺啼叫的声音,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这里强调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景。 - “芙蓉”通常指的是荷花,此处特指夏天的荷花,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青春。 - “明月夜”指的是明亮的月夜,常用来象征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 “登台”可能是指诗人和朋友一同登上高台
注释: - 这首诗的首句“年来榷税正愁繁”,指的是近几年来,税收制度变得复杂而繁重。 - 第二句“封事曾闻达九阍”,意思是曾经听说皇上的诏书已经传达到了皇宫的门楼上。 - 第三句“圣主忧民丹诏下”,指的是皇帝关心民众疾苦,颁布了诏书。 - 最后一句“炎方无处不沾恩”,指的是在炎热的地方,无处不受到恩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税收制度的忧虑以及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注释】 飞:奔驰。旌旗,指使者所乘之马。当路:当道,指当权者。豺狼:比喻恶人。起色:好转,变好。天功:天子之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颂边地将士立功归来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之情。首句写边塞的严寒,二、三句写边塞将士的英勇善战,末句写他们的丰功伟绩。全诗以“骏马”为线索,贯穿始终,结构严密。 前两句写边塞的严寒,后两句写边塞将士的英勇善战。首句写景,写风雪交加,万里冰封。后一句写人
【注释】 谢傅:指东晋的谢安,字安石,封康乐公。风流:风度和才华。聚仙台:在泰安市岱庙内。日观峰:在山东泰山南天门北侧。青眼:对人表示赏识的目光。应登:应当登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章宗师的,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情及对友人的祝贺。 首句“谢傅风流未易逢”即指谢安,诗人称其为“谢傅”,是对他风度才华的一种赞赏,同时表明自己与谢安有很深的交往。“风流”,既指其文采风流
注释:风吹着寒冷的颜色,催赶着车马,一别之后相思无尽,距离万里。虽然我门下有很多人才,但是赋诗时却感到惭愧,就像相如(司马相如)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章宗师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其才华的赞赏之情。 第一句“风吹寒色促征车”,描绘了一幅寒风凛冽、车轮滚滚的画面,暗示着离别的气氛。诗人通过“寒色”这一自然元素,传达出季节的寒冷和时间的紧迫
诗句释义 1 十年戎马暗三韩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战争中,战争的阴影笼罩着韩国(这里指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一带)。这里的“戎马”指的是战争时期的军事活动,"暗三韩"意味着战争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 曾见豺狼釜峤攒 - "豺狼"比喻那些残忍的侵略者或暴政,而“釜峤”则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地方上的困难与挑战。这句诗意味着作者曾经亲眼见过那些如同豺狼一般残暴的人和事
【注释】 1. 宗师:对有学问、技艺的师傅的尊称。转:调任。山东大参:指在山东做大官。 2. 晴空紫气:指天空晴朗,云霞紫气环绕。 3. 庾岭梅花:庾岭,今江西吉安境内;梅花,即早梅。 4. 骖(cān):古代车上的装饰物。这里指代车乘。 5. 疮痍(chuāng yí):创伤,伤痕。 6. 东南:指南方。 【赏析】 这是一篇送别之作,作者以“送”为题,写自己对章中缶宗师转任山东大参的祝贺之情。
【注释】 省方:巡视地方,这里指李公巡视地方。两载:两年。乘飙:驾着疾风。倏:忽然。彩笔:比喻才气出众的文人墨客。迂愚:迂腐迟钝。纪:记载。殊勋:特殊的功绩。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送别时间是李侍御还朝之际。次句写李公在任职期间政绩突出,名声远扬,连天上的云也为之动容,纷纷飞聚。三四句写自己惭愧有才不遇,无法为李公的功绩作一记录。五六两句用典,“采薇”和“折梅”都是隐逸生活的典故
注释:兰台使者,即御史。远承恩,远道而来的恩惠。仗节,拿着朝廷颁发的符节。驰驱,奔驰追逐。到海门,到达海边的门户。绣斧,用绣有龙图案的斧头。氛祲,云雾和阴气。尽,消散。万家桃李,指成千上万的家庭。醉春暄,沉醉在温暖的春天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咏史抒怀,以方麓李公为题,表达了对朋友归朝的祝愿及惜别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意境高远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