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先朝折槛见危言,九死曾滨逐客魂。 —— “先朝”指的是过去的时代,“折槛”意为朝廷对言论的压制或禁止。这里的“折槛见危言”意味着曾经有直言进谏被折断了槛木,这暗示了作者对于政治上的直言不讳。“九死曾滨逐客魂”表示多次面临生命危险,被流放至边远地区的经历。整体而言,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高压下坚持正直和直言的勇气,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毫不畏惧。 2. 汉室竟能收贾谊
诗句原文 和揭阳冯明府感旧诗二首次韵·其一:黛螺销尽殒蛾眉,油壁青骢岂再期。只道千金人似玉,翻怜一缕命如丝。王家无复迎桃叶,白傅真成别柳枝。应忆巫峰何处是,春灯夜雨梦还疑。 译文及注释 《和揭阳冯明府感旧诗二首次韵·其一》中,作者谢宗鍹描绘了一段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之情。诗人以黛螺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昔日好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在诗中,“黛螺”不仅指代女子的眉毛
诗句释义 1 月黑闻人语:在夜色中听到远处有人说话。 2. 灯火荒村外:村庄外的灯光稀疏昏暗,给人以荒凉感。 3. 沿溪理轻策:沿着溪流轻轻踩着脚步前行。 4. 归路山向背:回家的路上,山峰的方向不定,暗示旅途的不确定性或回程的不易。 5. 苍茫屡相共:四周景色苍茫广阔,仿佛与自己相伴。 6. 竹树森以荟:竹子和树木茂盛地生长在一起,形成一种密集的景观。 7. 郁纡历已尽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过唐仁卿先生钓台台在湖山最幽处(经过唐仁卿先生的钓台,此台位于湖边山中最为幽静之处) - 注释:过:经过;唐仁卿先生:对唐仁卿的尊称。台:钓鱼台;台在:位于……;湖山:指湖泊和山水;最幽处:最安静、最隐蔽的地方。 - 译文:走过唐仁卿的钓鱼台(位于山间湖边的最幽静之处)。 2. 山势依台曲折成,断桥深处藕陂清(山势随着台子弯曲起伏,断桥深处藕陂水面清澈) - 注释
天津 河冰尚未合封,大雁刚刚出发。古城墙防御秋天的来临,楼橹(即楼橹台)是古代防御工事。 失去三韩(今韩国和日本)而离开属国,独自参与四辅拱卫神京。 风悲戍鼓声稀疏又急促,太阳落山江帆隐现又明亮。 远方朦胧的烟尘进入视线,海天之间弥漫着浩浩荡荡之气。 注释: 天津:指天津一带。 河冰未合:河面还没有冻结。 雁初征:雁群开始迁徙。 楼橹:瞭望用的高楼。 防秋:为防备敌寇侵犯而加强防守。 属国
【注释】 大将威名烈士肠:大将的威名,是烈士的肠。 酬恩一饭未尝忘:报答恩情,没有一次忘记了的。 登坛特识归真主:登上祭坛,特别认识到了真正的主人翁。 蹑足危机在假王:踏着危险,处于假王的地位。 绛灌堪羞宁玉碎,英彭同尽惜弓藏:绛侯周勃、灌水侯张敖应当羞于自尽,英布、彭越应当被灭族。 青史传疑亦渺茫:青史传疑,也还是模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韩信所作的一首挽诗。诗人通过赞颂韩信的一生
【赏析】此诗写王龙光与友人相看华发,论诗慷慨,讲剑纵横,世路多难,交情久薄,匡时有策,未老已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龙光话旧:王龙光回忆过去的事情。 十载风烟滞故园,相看华发映青尊。 十年间,风尘仆仆,滞留在故乡,彼此相视,白发苍苍,映照在青尊之中。 论诗慷慨歌黄雀,把剑纵横讲白猿。 谈论诗歌,慷慨激昂,如同歌唱黄雀;挥剑纵横,如同讲述白猿。
【注释】 苍寒:指山色。一带:形容群山环绕。岛:岛屿。清泚:清澈的水流。集小渠:聚集着小溪。廊宛转:曲折回环的走廊。花枝:盛开的花朵。争拂槛扶疏:争相攀上墙壁,舒展茂密的花枝。难为怀:难以排遣。怀:忧愁、苦闷。秋冬际:指深秋时节。赏心:赏心悦目,即心情愉快。百尺楼头堪独卧:在高楼顶上可以独自睡觉。闲护:悠闲地保护。满床书:书架上摆满了书籍。 【赏析】 《题郭仲常宛在堂》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诗句释义】 1.山房月出呈黄大:山房中月光明亮,呈现在黄大的面前。 2.山鸡起舞月当檐:山中的公鸡在月光下起舞。 3.墙隙西峰露几尖:墙壁缝隙中,西边的山峰露出了尖尖的部分。 4.岩桂时因香雾湿:岩桂树因为香气和雾气,变得湿润起来。 5.风篁多得夜泉兼:风吹过竹子,水声与泉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6.读阑短烛鸣饥鼠:读完书以后,蜡烛燃尽了,饥饿的老鼠开始叫唤。 7.梦破凉天泣老蟾:夜晚
游冠山 流泉在道石钩衣,登顿从朝至落晖。 雨足诸峰茶笋候,烟生一派栝松围。 青牛客礼仙坛斗,白鹿宗瞻讲院扉。 相望莱芜隔苍莽,晚潮声送独吟归。 译文: 游冠山 泉水在山间流淌,石头上挂着衣服。早晨攀登到傍晚,夕阳西下。雨后山峰上的茶树和竹子茁壮成长,烟雾缭绕着一片松树林。青牛客在仙坛前行礼,白鹿宗在讲院门前观看我归来。我们遥望莱芜隔着莽莽的田野,晚潮声中我一个人吟诗回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