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相
《中秋泗川对月》是明代诗人饶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去年过此重阳后,今岁还来月半秋。 微迹总如萍梗寄,壮心宁为稻粱谋。 婵娟正好将谁共,歌笑遥闻亦唤愁。 安得庾楼清兴客,相携谭道暂忘忧。 译文: 去年这个时候已经过了重阳节,今年又迎来了中秋佳节。我的脚步虽然如同浮萍漂泊不定,但我的壮志豪情却始终没有改变。美丽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人们欢歌笑语,这让我不禁感到有些忧愁
红梅纱帐 十幅轻绡悬卧榻,银钩高挂隔纤尘。昼掀寝客魂偏爽,夜罩幽人梦不惊。缜密难教蚊蚋近,玲珑能逗月华明。谁将上苑红梅树,彩笔描来无限清。 译文: 十幅轻盈的丝绸挂在卧榻之上,银色的钩子高悬以隔绝尘埃。白天掀动卧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清爽;夜晚盖着被子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平静。这些丝绸细致到难以让蚊子靠近,精致而透明,可以吸引月亮的光芒。谁能画出这样的红梅树
诗句释义 1 杏树:描述的是一种植物,通常指杏树。 2. 一株文杏当庭心:形容一株杏树长在庭院的中心位置,文杏即文雅的杏花,常用来象征美丽或高贵。 3. 绿叶层层满院阴:描述杏树的叶子茂密,遮盖了四周的光线,给院子带来一片阴凉。 4. 隐却青虫无觅处:暗示因为树木茂盛,使得那些喜欢在草丛中活动的青虫无处藏身,无法找到食物来源。 5. 时招黄鸟弄佳音:这里用黄鸟作为意象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诗人张岱。诗的内容如下: 衡储计重乏良筹,忝奉宸章督两州。 恩诏悯荒宽国赋,私心藉解为民忧。 自怜弱植多离索,幸接时髦共晏游。 四教未遑频请益,萍踪又逐水东流。 我们要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第一句“衡储计重乏良筹,忝奉宸章督两州。”意思是说,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需要好的策略来增加产量。我荣幸地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去管理两个州的土地。 第二句“恩诏悯荒宽国赋,私心藉解为民忧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田野萧条处处同,断蓬枯草逐秋风。” - 注释:形容整个江南地区农田荒芜,连断落的蓬草和枯萎的草都被风吹得四处飞扬。 - 译文:田野里一片萧条,到处都是同样的景象,风一吹,断蓬和枯草就随风飘散。 2. “愁闻富屋仓庚罄,忍见贫家杼轴空。” - 注释:愁听那些富裕人家的粮仓已经空了的消息,忍受看到那些贫穷人家的织布机已经停摆的情形。 - 译文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友人寄来的作品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写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负谴南州宦况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因为被贬谪到南方的州郡,所以心情显得格外地寂寞。这里的“负谴”指的是受到贬谪或者责备,而“南州”则是指南方的州郡,这里可能是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我们看到第二句“喜君湖上每相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很高兴你经常在湖上邀请我一起游玩
郑州除夕 连年奔走长安路,骨肉音疏仆从亲。 驰逐渐消髀里肉,摩挲浑是鬓边尘。 岂无杯酒供诗兴,为有乡愁入梦频。 万里孤身犹似昔,岁华来日又更新。 注释与赏析: - 连年奔走长安路,骨肉音疏仆从亲。 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奔波于仕途,远离家乡,家人音信稀少,只有仆人陪伴的情景。 - 驰逐渐消髀里肉,摩挲浑是鬓边尘。 这里描述了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的体力和外貌都发生了改变。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与好友苏原一起游湖赏芙蓉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秋日同杜刺史游百万湖因芙蓉盛开舣舟湖中主翁苏原山人携尊以赏之散后苏原赠以佳章遂次韵以答谢云其四 贤哉广受汉农夫,幸识荆州乐与娱。 对榻剧谈真旷达,同舟共酌复何拘。 风来听竹如琴奏,醉后攀花似杖扶。 安得江淹传彩笔,为君题景比西湖。 注释: 1. 秋日同杜刺史游百万湖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 “秋日同杜刺史游百万湖因芙蓉盛开舣舟湖中主翁苏原山人携尊以赏之散后苏原赠以佳章遂次韵以答谢云”是第一句诗,意思是:秋日与杜刺史一同游览百万湖,因为芙蓉盛开而停舟湖上。主翁姓苏名原,山人携带美酒来欣赏芙蓉。诗人散会后又赠给苏原佳作,然后作者也写了一首和诗。 第二句“却喜簿书无废阁”,意思是:很高兴没有什么公事可以耽误我休息的时间,我可以畅游在湖上。
秋日同杜刺史游百万湖,因芙蓉盛开舣舟湖中,主翁苏原山人携尊以赏之。散后,苏原赠以佳章,遂次韵以答谢云: 秋菊盈盈九月天,木莲湖上亦呈鲜。 飘如西子缠绡舞,艳似真妃带酒眠。 偶对芳姿呼二妙,却逢具眼号双贤。 从今作古风流远,未遇知音莫漫传。 释义:在九月的秋天,与杜刺史一同游览了百万湖,看到芙蓉盛开,于是停船湖中。苏原山人的酒被赞美为佳酿,因此我写了这首诗来表达我的感谢。 秋菊盈盈九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