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相
闻报转官偶成 解缆沧州日,风尘犹帝乡。 荡漾河中鸟,惊舟忽飞翔。 鹊噪高柳巅,绕树低复昂。 有客日边来,疾呼招余航。 九天饶雨露,擢宪肃风霜。 犬马沐恩私,喜惧集中肠。 行年始强仕,鬓发忽既苍。 薄劣惭昔贤,勋业殊渺茫。 砺此金石贞,挹彼芝兰芳。 涓流赴东海,积篑培大行。 无裨高与深,冀以道自臧。 愿言志无违,行矣濯沧浪。 【注释】 沧州:地名,在今河北沧州东南。转官:改官。 帝乡:皇帝的都城
暮春日同窦别驾洪郡博游槎墩 【注释】:近郊负郭翠微里,汉使寻源到几番。 墩翁本是经纶手,敛却神功居谷口。 柳下长敲一局棋,花阴更有盈樽酒。 好客呼童扫落花,解鞍展布弄烟霞。 山肴野蔌相宠加,百珍罗列荐胡麻。 有酒如泉不用赊,酣歌兴发上湖槎。 湖槎箫鼓震中流,弦管相催散百忧。 忽有梨园歌一曲,阳春白雪调难酬。 飕飕风起浪悠悠,翻将行乐作悲秋。 人生聚散如浮云,舒卷随风任去留。 今日赏春同聚首
诗句解释 雪夜□□斋馆 注释: 这首诗的标题是“雪夜□□斋馆”,这里的□□斋馆可能是作者的住所或者书房,通常在冬季寒冷的夜晚,人们会聚集在室内取暖。 松柏有本性,岁寒亦不移 注释: 松树和柏树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特性,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特性。这里的"本性"指的是植物或人固有的本质,"岁寒"则指时间的考验、环境的恶劣条件。 焉能学女萝,袅袅托高枝 注释:
暮春日同窦别驾洪郡博游槎墩 春光欲暮春服成,高歌伐木求友生。 暂辍簿书出东城,携朋聊为送春行。 注释:春天快要结束了,换上了春季的服装,高唱伐木的歌,寻找朋友。暂且放下公文,到东城去,和朋友们一起出游,送走春天。 春花熳烂溪桥畔,飞絮游丝相萦绊。 新荷出水簇旗鎗,乳燕衔泥度帘幔。 青葱隐隐有槎墩,水绕烟横何处村。 注释:春天的花盛开在溪桥的旁边,飘飞的柳絮、游丝相互纠缠缠绕在一起
【注释】 河之水,其流洋洋:指河水滔滔滚滚。维昔临流,无舟无梁:指以前我常在河边游玩,没有船也没有桥。深厉浅揭:指水深时用大网捕鱼,浅处则用小网捕捞。聿:语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赏析】 《白堠永济渡诗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他怀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回忆过去在河边玩耍的日子,那时他没有船也没有桥可过河,只能深厉浅揭地捕鱼。如今虽然有船有桥,但已经物是人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潮山创作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他所在地区的旱情和降雨情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南州师旅后,复值亢阳天。 南州的战事平息后,又遇到了大旱天气。 恒霁将期月,屯膏已隔年。 预计已久的雨期,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深林无润泽,平地欲生烟。 森林中没有水分滋润,地面上好像快要起烟了。 东作皆停罢,祈求众望悬。 农田里的农活都停了下来,人们期待雨水的到来。 雷车浑寂寞
【解析】 本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作于大历二年(767)初。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夔州三年间的生活情景。“解缆靖溪头”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在秋高气爽之时来到靖溪渡口准备启舟南行,泊舟三河镇。“秋风冷透衣”“夜月明如镜”,诗人以“秋风”“夜月”描绘出秋天的气候和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访旧半存没”“处喧惟静定”,诗人在夔州期间,曾到一些朋友家拜访过。“存没”指生死
【注释】 奉使:奉命出使。次:停留。通州公馆:即通州驿站,是明朝时为官员往来所设置的休息之地。仗:执持、握持。澄天下埃:清天下污垢。任重若临千丈谷:肩负的责任如同面临千丈深渊。登高须上百层台:登上高山必须经过百层台阶。华馆:《文选·张衡<东京赋>》注引《东观汉纪》:“(董)仲舒为太中大夫……居舍车马华毂……。”幽花对酒杯:指与朋友饮酒作乐。 【赏析】 诗题“奉使次通州公馆”,是说作者奉旨出使
夏日晚发夏津至清平公署阻雨赋五言长排十八韵 译文:夏日夜晚我出发从夏津到清平,路途漫长害怕炎热的太阳。我刚刚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却忽然下起了大雨,我急忙催促仆人备好饭菜,召唤童仆早早准备好车驾。登上马车奔驰在古道上,掀起车帘只见残月如钩。四周景色美丽环绕着苍翠的山林,让人不禁频频远眺。不一会儿天空布满乌云,太阳开始躲进了云层。我骑马穿过杨树林,听见鸠鸟在叫唤预示雨水将来临
六十三初度偶成 流年驹隙影,屈指六旬三。 景物今犹昔,人情北似南。 勋名嗟落落,须鬓已鬖鬖。 村酒聊为乐,炉香手自拈。 愿祈尧日永,共祝寿星添。 野老依林下,宁忘雨露沾。 注释: - 流年驹隙影:流逝的岁月犹如驹影般迅速。 - 屈指六旬三:屈指数数到六十三岁。 - 景物今犹昔:景物依旧,但物是人非。 - 人情北似南:北方的人情与南方的人情不同。 - 勋名嗟落落:功勋声名却显得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