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邡
【诗句释义】 停棹:停下船只。寒江:江水寒冷,天色将晚。日欲斜:太阳快要落山了。竹林:指江边的竹林。烟暝:烟云迷蒙,天色昏暗。有人家:指竹海中的人家。燎原野火:大火在燃烧,火光照亮了深河。宿浦渔舟:宿于河边的渔船。胶浅沙:被河水粘住了。密树:浓密的树林。叠成:像层叠起来的一样。浓黛色:像黑而厚的眉毛一样的颜色。高峰:远处的山峰。远出:远远地露出来。隐红霞:被晚霞所掩映。云山:形容山势高峻。轻言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该种题型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致内容,然后根据关键词进行赏析,最后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评价。 “寻常哀乐与君同”,寻常哀乐:指平常生活中的喜与忧;同:相同,一样。意思是说,我与你一样,平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和你有相同的经历。 “回首乡园忽梦中,云水十年仍浪迹,故人一别已成翁”,回头:回眸,这里指回想。故乡(故里):家乡。翁:老年男子的尊称
这首诗是诗人过访龚半千高斋并被分赋的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竹园数亩石城西,角里先生此卜栖。 注释:在石城南边有一片竹林,这里就是角里的先生选择的隐居地。 赏析:这是诗人对龚半千居住环境的描绘,通过描述竹林和石城的位置,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宁静、远离尘嚣的隐居环境。 2. 白叶箕传欢有子,素丝琴断久无妻。 注释:白叶象征着欢乐,箕传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欢有子则意味着家中有孩子
诗句释义: 1. 江路相逢处 - 在江边的路上遇到老朋友。 2. 山村乞食年 - 在山村中度过了很多乞食的年月。 3. 可怜皆老大 - 感到十分可怜,大家都已经老去。 4. 犹幸得生全 - 幸好都还能活着。 5. 旧业干戈后 - 在战争结束后重建了旧日的生计。 6. 歧途杖笠边 - 走上了歧路(可能指政治或生活的不正当道路)时,还带着手杖与斗笠。 7. 他年庐阜上 -
酬文公和韵 飘然一钵入瓯闽,挂锡西林冬又春。 萍水有情欢似旧,碧云飞处韵长新。 寻常掩室逢人少,分外披襟寄语频。 一曲沧浪持赠我,朗吟烟艇向芳津。 注释: 酬:回复。 文公:指张九成。张九成是永嘉学派的开创者,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命。 瓯闽:指温州、福州一带,即今浙江温州及福建一带。 挂锡:佛教禅宗用语,谓僧衣为法器,所以称出家受戒的人为挂锡和尚。这里指张九成在温州、福州一带讲学。
【译文】 立秋前二日高兴扫墓同半千铁夫二公来访, 旅途萧条对着野蒿,方袍和笋帽喜相逢。 井桐欲堕清秋近,麈尾闲摇绪论高。 六代楼台多感慨,三山烟雨重挥毫。 从来海内知名士,一见闲僧赋兴豪。 注释: ①扫公:指作者友人张籍的字。 ②方袍箨弁:指古代的丧服,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身处逆境。 ③清秋近:形容秋天来临了。 ④麈尾:即拂尘,一种用羽毛制成的拂子,用来拂去身上的尘土。 ⑤六国:泛指战国时的齐、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有关注解进行理解,最后写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或感受。“韶石舟中寄诸同学”,意思是在山中的石头船上给各位同学写信。“积雨淹江暗”,意思是大雨连绵不断,使江水上涨,淹没了江上的小舟。“舟中经累日”,意思是船在江中漂流了好几天。“山上望连宵”,意思是在山上望着天空中月亮的圆缺变化,时间长达好几个夜晚。“知有前期在
潮阳庵赠空上人 草阁俯前川,凭崖只数椽。 路连峰顶寺,厨引涧中泉。 白日龛灯彻,清宵梵响圆。 闻师耽寂寞,住此已多年。 【注释】: 潮阳庵:在今广东潮州市。空上人:僧人。 【译文】: 潮阳庵是一所简陋的寺院,草屋矮小,只能容纳几间房舍。 山峦连绵不断,山路通向山顶的寺庙,山下的溪流从山涧流出,汇入溪流旁的厨房,供僧侣们使用。 太阳落山时,佛像前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夜深人静,佛寺里传出阵阵梵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咏流泉》是唐代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泉水从何峰上奔泻而下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28个字,描写了山中清泉的源头出自何处,以及它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在幽深的崖底发出潺潺水声,阳光照耀下,泉水清澈明亮,深藏在森林里,弯弯曲曲地流入小溪,静得像秋月一样皎洁明朗
旅况萧条对野蒿,方袍箨弁喜相遭。 井桐欲堕清秋近,麈尾闲摇绪论高。 六代楼台多感慨,三山烟雨重挥毫。 从来海内知名士,一见闲僧赋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