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严
首春过南昌访徐巨源 南州高士后,孤隐石门闲。 两载期相见,方春始下山。 文章颜谢侣,风致应刘间。 未得看中论,踌躇空往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初至南昌拜访友人徐巨源时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徐巨源的隐居生活和其与诗人的交流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 首句“南州高士后,孤隐石门闲。”:描述了徐巨源隐居于南州(今江西南昌一带)的一座山石之门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的诗。“寻常帝子旧经营,代远弥深过客情。”诗人由登滕王阁联想到古代帝王,感叹滕王阁历经千年,依旧屹立于江西,而自己已离京多年,故作此诗。“铜爵”指汉代南昌郡的铸钱作坊。“灵光”指汉代南昌郡的铸钱遗址。“南州”,指南方州,指江西地区。“子安”指作者自谓。“祢衡”,东汉末年著名辞赋家。“胜”与“不”相对。 【答案】 ①寻常:寻常、平常。帝子:帝王之子,即滕王。②代远
诗句:寻常帝子旧经营,代远弥深过客情。 译文: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帝王之家已经变得寂寞空荡,如今只剩下我这样的过客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他以滕王阁为背景,回忆起往昔的辉煌,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无情以及个人生命的脆弱。诗中的“寻常帝子旧经营,代远弥深过客情”描绘了滕王阁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落寞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分析、赏析。 “伐木吟四首怀即公”,意思是:在山林中我常常吟咏着这四首诗来怀念你。“君”指陶潜。“幽壑”指深山。“煨白石”意为:把石头烧红,以备煮粥。“倚青松”意为
长至芥庵作 年来师友散,物序一伤怀。 况复逢寒腊,栖迟在海涯。 同人过午食,与鹤立闲阶。 料得从今去,生缘有石崖。 注释: 长至节:冬至日。 师友:指朋友、同道中人。 物序:时序。 寒腊:即“腊冬”,指冬季最寒冷的时节。 生缘:指缘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至节所作,抒发了他对朋友和师友离散的伤感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欣赏。 第一句“年来师友散”,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师友离散的感慨
【诗句释义】 同喻:比喻,这里指诗人的朋友。如寻曾湛师黎务光王人土山馆,即在土山的馆舍里寻找朋友曾湛,黎务光等人。 得闲:闲暇时。多病后:患病之后。 微雨乍晴初:春雨刚刚放晴的时候。 不远荒村路:没有走很远的路就到了荒村。 来寻:前来探访。高士庐:高雅的隐居之地,这里指的是友人的住所。 饱残新熟荔:吃尽了新鲜的荔枝。残,吃尽的意思。 剪断覆畦蔬:修剪掉覆盖着菜畦的草。畦(qí),菜地;蔬菜种植区
【赏析】 此诗是登滕王阁时所作。“胜标”即胜地的标志,指滕王阁下的摩崖石刻。“藩国”指唐代的南昌郡,因南昌是唐初李渤、李元婴二兄弟封国之地,故称“藩国”。 前四句写滕王阁,后四句写滕王阁周围的景物。首联点明时间是初春,诗人登上高阁,凭栏远眺,看到千年后胜迹犹存;颔联由阁外转入阁内,看到新近修饰过的栏槛和画屏;颈联由阁内转到楼外,想到当年盛唐的繁华,如今已难再现;末联回到阁楼,看到江水滔滔
【注释】: 万井:指众多的地方。 淑景明:美好的景色明亮。 不知天地意:不知道天地的意图。 徒有古今情:只有古今的情感。 池柳侵寒色:池塘边的柳树被冰雪染成绿色,显得更加娇媚诱人。 山禽变野声:山里的鸟儿改变了往日的鸣叫声。 匡岳顶:匡衡读书台,在江西南昌市东,相传西汉人匡衡在此读书刻苦,凿壁偷光,后因以“匡庐”借指高远、清静之地。晴雪衲衣轻:晴天的雪花飘落在袈裟上,显得更加轻盈洁白。 【赏析】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812)冬,在江西袁州寓居时所作。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珍爱和赞美的花卉。它不仅以其高洁的姿态受到人们的称颂,而且以它的幽香远溢、凌寒独放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以梅花喻人,以梅花自许,表现了一种坚贞不屈、高洁自爱的人格精神。 首两句“寒香日以远,瘦影日应疏”,写的是梅花在严寒中开放,香气一天天散播得更远,而它的枝干却一天天显得更加瘦弱
【注释】 1. 积雨初晴夜:连日的阴雨过后,天气转晴。 2. 东窗见月痕;东窗即指东边的窗户,这里借指自己的住所。 3. 孤怀只自委:孤独的心情只有自己承受。 4. 此意与谁言:这种心情只能自己默默体会,难以与人分享。 5. 愈病非关酒:治病并不是因为喝酒的缘故。 6. 忘忧不在萱:忘记忧愁并不一定要依靠萱草(一种可以令人忘却烦恼的花)。 7. 最思支许辈:最思念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