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瑆
题汉西岳华山碑 汉家西岳华山碑,世间两本此第一。商丘巡抚之所藏,秀水检讨有题笔。 译文:汉代西岳华山的碑文,世间只有这两本,这是最好的一本,是商丘巡抚收藏的,也是秀水检讨书写的。 注释:西汉时期的华山碑,是汉朝时期的重要文物,被世人称为“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吁嗟魏公四字印,亦欲遐传守毋失。谁能老饥抱文字,茧纸犹向人间出。 译文:叹息魏公的四字印章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近香楼的诗。近香楼位于清华旧里东北头,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 首联:“四坐且莫喧,听我说此楼。清华旧里东北头,兴替甲子今三周。” 这句诗的意思是:请诸位不要吵闹,听我慢慢讲述这座楼的故事。清华旧里东北头,兴替甲子今三周。这里的“清华旧里东北头”指的是清华大学的东门,而“兴替甲子今三周”则是指这座楼已经经历了三次兴衰。 颔联:“丹棱畔边万泉出,贵家往往分清流。米园李园最森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读懂诗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妙处,再根据选项的要求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重点字词:卷、须臾、雪涛、战酣、端居、小知、图南、翔。 译文: 海上的风将天空中的云吹进了车子里面,白色的波浪从东方涌起。一会儿,那汹涌澎湃的波涛就如万丈大雪一般。雷声震响过后,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来势凶猛的潮水就像战斗一样激烈,离去时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名为《望松》。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连冈叠巘何嶕峣,万松怫郁翻云涛。中有一松特矫出,高张华盖撑秋霄。 - 连着的山冈重叠如山峰,多么高耸入云,郁郁葱葱的万棵松树仿佛翻滚的波浪。中间有一棵特别挺拔的松树,高高地伸展开它的枝叶,仿佛撑起了秋天的天空。 2. 华盖层层天泬寥,激景太半明纤豪。如开玉女窗,引手攀招摇。 - 华美的树冠层层叠叠
诗句 1. 行云黯淡西山岑,苍然暝色成轻阴。初看小苑收残照,渐觉凉风动远林。 - “行云”: 指天空中飘浮的云朵。 - “黯淡”: 形容天色阴沉。 - “西山岑”: 指西边的山头。 - “苍然暝色”: 指天色变暗。 - “轻阴”: 轻微的雨云。 - “残照”: 指夕阳的余晖。 - “凉风”: 凉爽的风。 - “动远林”: 风吹动远处的树林。 2. 凉风飒飒吹旋急,细雨丝丝芳树湿
【解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在韩门祠祭祀太傅韩公而作,时年四十四岁。韩公祠是祭祀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韩愈的庙宇。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主张文章要有所寄托,反对盲目崇尚辞采,提倡恢复古文运动,为后来的古文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韩愈与李白同为唐代两大文学巨匠。 【解答】 译文:年轻时就学习了《史记》,对韩愈的文章很喜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在秋风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千山凛严宵”,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寂静,千山万岭都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肃穆庄严。这里用“凛严”来形容秋夜的寒意,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第二句“众木落清晓”,描写清晨时分,万物开始凋零,落叶满地的情景。这里的“众木”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它们的叶子纷纷落下,象征着季节更替、时光流逝。 第三句“我行木兰中”
自题画梅 苍苍暮景翻归鸦,玉房掣锁玉绳斜。 春愁浩荡不可说,东溟皓魄照寒花。 罗浮仙人翠鸾车,水苍锵然戛冲牙。 飞云乱絮相交加,大庾嵯峨阻且遐。 江城入破听不得,策杖矫首还归家。 雪如春愁乱如麻,芳草漠漠生天涯。 译文与注释 1. 苍苍暮景翻归鸦(注释:天色苍茫,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 描述日落时的景色。 2. 玉房掣锁玉绳斜(注释:像被玉制的笼子锁住,倾斜地指向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隗嚣碗歌”,这是要求我们赏析诗句。然后,要整体把握全诗,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本题中“隗嚣”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在公元264年被曹魏所灭,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凉”。“碗”指碗状陶器,这里指酒器
《曲阿后湖用颜延年三月三日侍游韵赠吉渭厓先生》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作。此诗是作者在南游途中,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诗句、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发岁徂南征,江路纡上游。 (“发岁”意为开始新的年份,“徂南征”表示向南行进) 俶装被霜雪,驾言发皇州。 (“俶装”意为整理行装,“被霜雪”形容天气寒冷,“驾言”意为出发) 历览岱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