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初
自题批鳞草后 其三 愤来直欲斫珊瑚,何人能识天下奇男子。 臣本高阳旧酒徒,正则怀沙终为楚,子胥抉目欲存吴。 江风寒雨已萧瑟,更赋哀时泪已枯。 注释: - “悻悻”:形容情绪激动、愤怒的样子。 - “世间小丈夫”:指世俗的、心胸狭窄的人。 - “愤来直欲”:愤怒到了极点。 - “谁为天下奇男子”:谁能够成为天下的英雄豪杰。 - “臣本高阳旧酒徒”:我过去是高阳酒徒,即嗜酒如命、不务正业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雨后”,然后分析所给的诗句,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作答即可。例如: 第一句“江城九月昼长阴,山馆秋高倚醉吟”,诗人写自己身处江城,正值九月天气晴朗,但阳光却并不明媚,反而显得有些阴暗。“倚醉吟”表明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不快乐的。 第二
诗句解析: 1. 入市原知面可憎 - 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刚进入市场,就被人们认出并嘲笑,表达了作者初入社会时的尴尬和不被理解的感受。 2. 避人聊就小窗灯 - 作者选择在夜晚的小窗下点灯,以此来躲避人群,寻求一种宁静和私密的空间。 3. 矫时嫚物吾何敢 - 在这里,“矫时”指的是迎合时代潮流或俗气的行为,“嫚物”则是轻蔑、不敬的意思。作者在此表达了自己不敢做出违背时代潮流或有失尊严的事情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书怀》。诗的内容是: 故人强半拥旌旄,萧飒西风动敝袍。 镜里年华须鬓改,枕中江海梦魂劳。 登楼犹自悲王粲,钩党微闻捕孔褒。 谁遣愁人眠不得,残灯欲死晓鸡号。 注释: 1.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陆游的朋友。 2. 强半:勉强,一半左右,形容人数不多。 3. 麾旄(huī máo):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也泛指军权。 4. 敝袍:破旧的袍子。 5. 镜里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掌握。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本题要求学生对《自题批鳞草后 其二》进行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的理解和扩展的题目,注意从关键词语“臣子”、“诗书”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①这句意为:作为人臣,难以言说孝与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写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最后得出答案。 “渐韶光晼晼,拥恨怕上西楼。”“渐韶光”即时光荏苒;“晼晼”是渐渐的意思。句意: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害怕登楼远望。“怕”写出作者不愿面对现实的愁苦之情。 “纵云锦千章,琅玕万管,难写心愁。”“纵”意为纵然;“云锦”“琅玕”指花木,借代女子。句意:纵有千章云锦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三月晦日初出城有感》。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1. 一揩泪眼望长安,兀兀无言恨万端。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开长安(当时的都城)时,眼中含着眼泪看着长安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悲伤。"一揩泪眼"形容泪水模糊了视线,"望长安"则表达了他想要看到自己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但只能遥望而不能亲自前往。"兀兀"形容他站在那里的样子,显得茫然无措
【注释】 蛾眉:美女的眉毛,代指美人。 短棹:小船。 九曲:指长江曲折蜿蜒。 【赏析】 《同周彦升广文渡汉江》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女子美貌遭嫉,骏骨成灰;颔联写夕阳映照山色,秋水无际;颈联写美人临镜,贫女梳妆;尾联写江流萦绕,愁肠百结。全诗通过描写一位美女与两个不同命运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首联“蛾眉见嫉已堪哀
诗句翻译:雨后的天空,空山笼罩着晚霞,宛如仙子飞琼西去,乘坐云车离去。 译文:雨后的天空,空山笼罩着晚霞,宛如仙子飞琼西去,乘坐云车离去。天地间仿佛都在哀悼英雄逝去的剑气,是谁让诗人悲伤落花?哪有忧愁能埋在地下,须知恨不在天涯之外。料想不必补天之缺,炼石何必问女娲? 赏析:此诗以凄美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与哀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浪迹江湖梦未安,又萦离思入毫端。 注释: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常常牵挂着家乡;而思念亲人的心情又时常萦绕在笔尖上(指作诗)。 罪言只觉忧时切,孤愤谁知报国难。 注释:我说的话只是忧虑国事(指作诗),我的孤愤只有知己才能理解;而我报国的困难却没有人知道。 藿食山中差可饱,荷衣江上不胜寒。 注释:我在山里吃藿草充饥,勉强可以维持生计;穿着荷叶制成的衣裳,在江上行走,忍受不了严寒。 男儿漂泊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