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嗣
西陵绝句诗十四首 五寺钟声送夕曛,女冠犹着旧宫裙。 葫芦井畔伤心语,只许东洲遗老闻。 注释与解析 - 五寺钟声送夕曛: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时分,寺庙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 - 女冠犹着旧宫裙:这里的“女冠”指的是出家为尼的女子,而“旧宫裙”则指她们依然穿着过去的宫廷服饰,暗示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或对现实的无奈感怀。 - 葫芦井畔伤心语:在葫芦井的旁边,似乎有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和伤感的话语。 -
会稽行在隔江头,不把杭州作帝州。 故老莫论千载事,年来吴越几春秋。 注释: - 会稽:古地名,这里指当时的会稽地区 - 行在:皇帝临时居住的地方 - 隔江头:隔着江水遥望对岸 - 不作:不当作 - 帝州:帝王所居的州郡 - 千载事:千年的历史 - 吴越:泛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 几春秋:几年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的诗。诗人以会稽为背景
注释: 1. 丁巳长夏得邓孝威寄诗即韵奉答:在长夏季节收到邓孝威的诗并作答。丁巳,即农历二月十二日。长夏,指夏天。 2. 贺监祠堂下:贺监,贺知章。贺监祠堂,即贺知章的祠堂。 3. 君来酬唱多:你来访时唱歌很多。 4. 野花红照路:田野上的鲜花盛开,红色鲜艳夺目,映照在小路上。 5. 春水绿生波:春天的河水清澈见底,绿色的波浪荡漾其中。 6. 鼓角遗民聚:吹打号角声中,流亡在外的百姓聚集在一起
【注释】 口占:即口吟,口头吟诵。 全完白:指白居易。 四首:这里是指白居易《新制布裘》中的四首诗,其中有一首是《口占呈全完白四首》。 秋深:深秋时节。 须教烂煮:必须用烂熟的火候来烹调。 妙非常:味道极好。 诸公:指白居易的朋友。 任设盘中馔:随意在盘里摆放。 不及:比不上。 先生:对人的尊称。 豆荚香:指豆子的清香。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为朋友所作的《新制布裘》中四首诗的第四首
【注释】 一、盂:古代食器。豆:盛食的器皿,这里指豆羹。二、编诗:整理诗集或诗词等。三、两物相当请易之:两种东西相抵换,请交换过来。四、杲堂:指诗人自己的家。五、便宜:便宜可取。六、略:省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谦之作。 “一盂佳豆一编诗”一句,诗人用一盂(盛食品的器具)佳豆(指好豆羹)一编诗(指诗集)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饮食和学问的喜爱。 “两物相当请易之”一句
注释:我口占呈全完白四首给全完。先生年龄已七十岁,非常健康,好事频频到来索要我的寿章。只要能年年吃到园豆,人间何必要用“大还”方? 赏析:这首七绝是诗人在晚年时写给友人的一首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长寿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园豆的丰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即只要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无需追求长生不老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出门望友” - 这句表达了诗人准备外出,去看望朋友的情景。诗中通过“出门”这个动作,展示了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绪,而“望友”则表明了此次外出的主要目的——拜访朋友。 2. “亦知来未定” - “亦”字在这里起到转折的作用,表示尽管知道可能会有变故或不确定的结果,但仍旧决定外出。这里的“也”可能是指某种必然性(如自然规律、宿命等),或者是一种无奈的接受(如生活的现实)。
这首诗由七句组成,其内容如下: ``` 铁围重入骨余劖,满国荆茨不可芟。 野旷侧身愁短褐,园荒托命失长镵。 三更自啮明茎草,一叶图开弱水帆。 欲逗残生竟何事,日来新制稻畦衫。 ``` 逐句解释: 1. 铁围重入骨余劖,满国荆茨不可芟。 - 注释:铁围山(今属江西上饶),山形如屏障环绕四周,山上有“铁围寺”,是佛教圣地。 - 译文:我重归铁围山的怀抱,山中的荆茨(一种植物)无法被铲除。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全家豆种晚逾良,粒粒肥甘荚亦香。 释义: 家中种植的豆类作物到了晚季时质量特别好,每一粒都又大又饱满,而且豆荚也散发出香味。 注释: “全家”指全家族或全家人;“豆种”指的是豆类植物;“晚逾良”意指晚收的豆类作物品质优良;“粒粒肥甘”描述每一颗豆子都饱满而美味;“荚亦香”指豆荚也有香味。 记得白斋诗句好:满园秋兴过南庄。 释义: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鸡声促、奇人 - 注释: “到处鸡声促”描绘了一种早晨时分,随着鸡鸣声的急促,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的场景。“奇人南北身”则可能指的是在这样繁忙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 第二句: - 关键词: 变名吴市客、结友灞陵人 - 注释: “变名吴市客”意味着这位人物可能在商业或社交活动中更换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