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监祠堂下,君来酬唱多。
野花红照路,春水绿生波。
鼓角遗民聚,江山名士过。
无言此会易,千载听悲歌。

注释:

  1. 丁巳长夏得邓孝威寄诗即韵奉答:在长夏季节收到邓孝威的诗并作答。丁巳,即农历二月十二日。长夏,指夏天。
  2. 贺监祠堂下:贺监,贺知章。贺监祠堂,即贺知章的祠堂。
  3. 君来酬唱多:你来访时唱歌很多。
  4. 野花红照路:田野上的鲜花盛开,红色鲜艳夺目,映照在小路上。
  5. 春水绿生波:春天的河水清澈见底,绿色的波浪荡漾其中。
  6. 鼓角遗民聚:吹打号角声中,流亡在外的百姓聚集在一起。鼓角,古代乐器,这里用来象征战争和离散的人群。
  7. 江山名士过:江山美景之中,众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经过。
  8. 无言此会易:没有言语,这次聚会也容易结束。
  9. 千载听悲歌:千年之后,人们仍能听到那些悲伤的歌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收到好友邓孝威的诗歌后,回赠一首,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展现了两位文人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首句“丁巳长夏得邓孝威寄诗即韵奉答”,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缘由。丁巳年,即农历二月初十,正值初夏时节,此时收到好友邓孝威的诗歌,便依韵作答。
    第二句“贺监祠堂下,君来酬唱多”,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贺监,贺知章,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此处提到贺监的祠堂,可见诗人与贺知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君来酬唱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来访时的欢迎和赞美。
    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野花红照路,春水绿生波”,描绘了春天田野上的美景。红花绿叶映衬着小路,春水清澈见底,绿色的波浪荡漾其中。这几句诗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七至九句,诗人通过描绘鼓角声中流亡之人和江山美景中的文人墨客,表达了对乱世中人们的同情和关怀。“鼓角遗民聚”,吹打号角声中,流亡在外的百姓聚集在一起。这里的鼓角声象征着战争和离散的人群,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江山名士过”,江山美景之中,众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经过。这些名士们,有的或许正在为国为民而奋斗,有的或许正在寻找自己的归宿,他们的形象让人深思。
    第十句“无言此会易,千载听悲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友情的理解。尽管无法用言语交流,但是这次聚会却如此容易结束,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同时,“千载听悲歌”也暗示了这种友情跨越了千年,依然能够感动人们的心灵。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珍视,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